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2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Lizzie Richardson 《对极》2020,52(3):619-636
UK online food delivery company Deliveroo has a platform that automates the coordination of meal delivery, creating a market for the delivered meal. This market indicates the necessity to examine the social arrangements produced through the platform beyond the labour of the delivery worker. Markets comprise heterogeneous actors that require their coordination to be calculated. Deliveroo, though, offers two competing views of markets. First, as interfaces in which supply and demand are represented as autonomous blocs that are articulated through the goods of the delivered meal whose constitution, including the labour of delivery, is black-boxed. Second, as agencement—formatting collective arrangements—in which the goods of the delivered meal are contingently calculated as a flexible arrangement of riders, restaurants and customers whereby these actors have differing degrees of choice concerning their participation, and through which new service performances are emerging in the necessity for their contingent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52.
Depictions of the politics of crisis in advanced societies (what crisis is and what can be done) continue to pit different strands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heterodox political economy against each other. Economic sociologist Wolfgang Streeck's contributions to these controversies have emphasised ‘embeddedness’, or the need for economies to incorporate non-functional or deliberated elements which allow functional and market-focused processes to play themselves out. Streeck's recent writings on debt-induced crisis nonetheless accept too much orthodox liberal disquiet: most fatefully, a contempt for politics based on what seems to be an untenable assertion – that rich societies have hit the limits of their capacity to increase taxation. Capitalism has entered an ‘end point’, he claim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gain, contrary evidence and offers suggestions for a revised heterodox understanding of capitalism's current malaise.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东亚经济发展模式。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产生、特点及其局限性。然后,进一步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加速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东亚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东亚发展模式与这次东亚经济危机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最后,对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与变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4.
市场经济与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杰 《攀登》2005,24(6):122-126
市场经济与枉区建设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关系。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市民社会的支持。否则,经济的发展是无法深入持久的。枉区建设是我国大规模深层次社会改革的起点,它为打遣中国的市民枉会提供了最好的平台和契机。市场经济改革为枉区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资源和物质基础,社区建设则为市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市场经济是枉区建设的逻辑前提,社区建设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5.
倪敏 《攀登》2005,24(6):77-78
传统二元经济结构造成我国城乡失衡,必须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短期政策调整和长效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走城乡协调发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6.
史浩江  周光友 《人文地理》2005,20(5):99-102
本文从中国经济增长两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入手,分析了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大量引进外资的深层次原因。采用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中国工业化进展程度的指标对整个90年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的工业化从90年代中期以来实际上长期处于低速徘徊的阶段。大量引进外资导致中国工业化过程中存在两个明显的"替代效应",一是"外资替代效应",二是"弱质替代强质"现象。两个"替代效应"对中国工业化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  相似文献   
57.
港口经济及其地域空间作用:对鹿特丹港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赵鹏军  吕斌 《人文地理》2005,20(5):108-111
港口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临全球化竞争的挑战,借鉴国外港口经济的经验对我国三角洲地区和海港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分析荷兰鹿特丹港的港口经济发展,研究港口产业对于港口地区的社会经济带动作用,港口产业的时间演替规律和在港口产业带动下的港口地区地域空间扩展规律。  相似文献   
58.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结构性演进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问题,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的核心命题。本文从区域视角,在海洋经济的实质及其区域经济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基本理论,揭示了区域海洋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及其演进的基本规律,以期为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9.
"两个飞跃"是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实现第二个飞跃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 势。河南农村共同致富的典型--刘庄、南街、竹林,从发展村镇企业入手,促进农业现代化生 产,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并且在农民收入增加的过程中,集体收入比重占据绝对优势。这种既适应 了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需要、又推动了适度规模经营和集体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了 "两个飞跃"思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0.
以朝鲜殖民地时期华侨制造业中最具代表性的铸造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华侨铸造工厂诞生的背景、同乡网络及其生产体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华侨制造业在朝鲜烧锅制造领域里取得垄断性地位的原因,一是华侨铸造工厂里中国劳动者较低的工资及技术开发的进行;二是全国的华侨铸造工厂形成了以河北省交河县为中心的同乡网络并进行协力合作。中日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谋求战时经济的强化,朝鲜总督府也加强了战时统治经济,生铁原料的配给发生困难,华侨铸造工厂因而纷纷倒闭,走向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