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41.
厉新建  张凌云  崔莉 《人文地理》2013,28(3):130-134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之后,很多地方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或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实现既需要有效的战略措施,同时也需要理论上的突破。本文提出了全域旅游这个全新的概念,并构建了全域旅游的基本框架,指出要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全社会、全部门、全游客等角度推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在要素利用上要重视当地居民作为吸引力载体的作用。真正做到在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同时重视国民休闲度假地的建设,从而既满足外来游客的休闲旅游需要,又满足当地居民的休闲诉求。最后以北京为例,指出在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理清旅游产业的战略价值、重视旅游产业的体系依托、完善智慧旅游支撑体系、加强目的地在线声誉监测。  相似文献   
642.
赵春青 《江汉考古》2004,1(3):56-62,96
本文从城址及其所处聚落群变迁的角度对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地区的史前城址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中游率先出现城;铜石并用时代早期,长江中游出现城址群,而黄河中游始有单个城的出现;铜石并用时代晚期,长江中游出现中心城址与非中心城址的差别而黄河中游城址群始涌现,到了青铜时代早期,长江中游的城址衰落,而黄河中游都城兴起。  相似文献   
643.
陈修颖  甄峰  吴泓 《人文地理》2004,19(6):44-48
国际大都市的产业结构特征与上海市传统产业结构的现实,决定了上海市建设国际大都市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传统产业顺利实现地域转移。根据传统产业的区域转移理论和区位进入理论的Hayter模型,在全球生产一体化和中国进入开放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上海市传统产业的地域转移有两种空间取向:国内转移和国际扩张。国内转移有扩展转移和等级扩散两种途径,移出产业的选择要依据上海产业重构的要求和产业优势状况确定。国际扩张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根据上海的实际,提出三种国际空间扩张策略和境外投资的区域多元化战略。  相似文献   
644.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城市旅游形象影响因素测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城市旅游形象理论模型。以徐州为例,在利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信度检验的基础上,通过LISREL8.70软件对模型检验结果表明,结构模型中各结构变量之间的路径与假定基本符合,模型的整体拟合性能良好;旅游服务认知对目的地满意度评价的作用大于旅游资源,说明影响徐州旅游形象的因素是综合导向型的,而非资源主导型;城市特征和居民素质对旅游服务认知、满意度和忠诚度三者均有效应,而城市竞争力和居民竞争力仅对旅游服务认知产生影响;影响满意度的因素有旅游服务认知、旅游资源认知、城市特征和城市居民素质;忠诚度除了受满意度的影响外,还与城市特征和城市居民素质有关联。  相似文献   
645.
武汉市新洲区农户消费活动的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消费活动空间是乡村空间结构的一种表现和组成部分,在受到乡村已有的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结构影响的同时,也不断塑造并形成新的乡村空间结构。在对武汉市新洲区3个乡镇11个村326户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农户消费行为的一般特征。认为农户消费活动总体上呈现距离衰减规律和空间分异特征,形成两带三圈层的空间结构模式。交通工具对农户消费空间的扩展有较大影响。同时,农户消费活动也受个人及其社会经济属性的制约。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消费空间偏好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家庭经济收入和年龄是农户消费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农户受教育程度对农户消费空间的形成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46.
全球化视角下的世界城市网络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璜 《人文地理》2010,25(4):18-24
城市诞生时就相互保持着联系,只有将城市纳入世界城市网络中才能正确把握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本质。1980年以来在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世界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开始整合,世界城市的兴起是国际劳动分工在空间上的表达。Cohen、Friedmann、Sassen、Castells和Taylor等学者提出并发展了世界城市理论,世界城市网络理论已经成为研究城市问题的重要框架。联系数据的缺乏长期制约了世界城市网络的实证研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学者们创新性地解决了方法论的问题,对世界城市网络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47.
"郑亳说"不合理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锋 《华夏考古》2005,(3):78-82
"郑亳说"否定隞都说的理由不充分,把郑州商城确定为商汤亳都的文献依据也缺乏可信性,郑州商城一带很少发现与汤亳相称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及与汤相关的传说,尤其是偃师商城的发现和郑州小双桥遗址被"郑亳说"确定为隞都以后,显示出"郑亳说"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648.
改革开放后,涂鸦伴随后现代街头文化传入中国,逐渐发展成为融合中西方的文化景观。涂鸦作为以城市公共空间为载体的创作形式,兼具艺术内涵和反叛色彩的双重特性,因此也被视为城市管理的不稳定因素,使其空间的生产常充满了多元主体的冲突。本文运用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的方法,通过探究广州城市涂鸦空间的形成演变,透视当代中国城市后现代文化空间的生产及其意义。研究发现,广州城市涂鸦的空间形成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呈现出以老城区为中心逐步向外围地区扩展的特点。涂鸦手通过建构创作空间、利用资本力量、与政府博弈等手段实现对城市空间的占据,并使涂鸦逐渐成为具有中国本土化特征的后现代文化空间的范例。本文通过广州案例的研究,希望为今后中国城市空间治理的实践及空间正义的相关讨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49.
ABSTRACT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Jer. 29 offers three principles for a constructive theological approach to migr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which both hosts and migrants have obligations to embrace others across enduring lines of difference. This view supports and extends earlier work by Luke Bretherton. In sum, it contends that Jer. 29 and its reception in Christian thought outlines an obligation for Christians to advocate for and actively support strategies that enable migrants to live in integrated social contexts where positive engagement across enduring lines of difference can replace a climate likely to produce neo-national movements and exclusionary migration policies with one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foster cohesion, wellbeing, and mutual flourishing.  相似文献   
650.
宋元战争之前,四川主要城市分布在四川西北部金牛道及其支线附近。宋元战争打破了四川主要城市原有地理分布格局,出于军事角度考虑,南宋将残存城市迁入山城之内,蒙元因之。山城中军民一体,是宋元之际四川城市地理格局演变的过渡形态。山城修建以江河为纲,增强了岷江—嘉陵江—长江水路的重要性,保存了四川残余的大部分城市资源。战后,山城保护的资源成为四川城市重建的重要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四川主要城市沿岷江—长江—嘉陵江水路分布于四川东南部地理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