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4篇
  30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发型是文化界长期关注的一个重要现象。发型不仅是时代的特征与时尚的符号,也是各个族群的辨识标志。从北朝到隋唐的中古社会,"剪头胡雏"的文物图像屡屡出现,一般来说,此类胡人形象是剪发而不是束发,在当时以"高髻为尚"的社会习俗中,"剪头胡雏"发型是有着"阶级感"的存在,是有关底层胡人的直观艺术产物。也说明当时入华胡人还没有彻底"汉化",仍然保留着本族群的发型特征。该发式是胡人与汉人的区别,也是其身份归属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浑仪、简仪(以下简称两仪)在高PH、大气污染和日晒雨淋环境中的腐蚀是一种动态加速腐蚀过程。采用合成的双唑胺铜缓蚀剂和有机硅改性的甲基丙烯酸树脂,并分别复配成协同缓蚀剂群和含有增效稳定剂的封护剂。采用这两种材料和脱水后再防护的工艺,使带锈防护后的浑仪、简仪的腐蚀低于无污染大气中的速率。用电化学方法评价了防护技术的可行性,根据腐蚀与人工老化试验结果讨论了防护材料性能与腐蚀环境和带锈防护的关系,采用XPS分析方法探索了双唑胺比BTA更适用于两仪防护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4.
考古出土的漆器中,除木胎之外,有自铭“革园”的皮革与麻布为胎的漆器,有自称为“布”“绪”“纻”的麻布胎漆器,有自铭“布缯”的麻布和缯帛(一种丝织物)为胎的漆器,以及麻布夹贴于木胎之上的“木侠纻”漆器。作为夹纻胎漆器其中的一种类型,“木侠纻”漆器与“布胎”漆器在制作工艺上是否不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技术演变关系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本工作以2011年10月淮北市出土的一件东汉时期的耳杯为例,采用超景深视频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SEM-EDS)等测试手段进行研究,深入了解汉代“木侠纻”漆器的工艺特点。显微结构观察发现在器物木胎与外层漆灰之间有着清晰的织物平纹组织结构,织物层的厚度仅占整体厚度的11.4%,远低于同尺寸“布胎”耳杯织物层所占的比例(后者一般在50%以上)。成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髹漆材料为传统的中国大漆,红色漆膜呈色颜料为朱砂,织物材质可能为苎麻纤维,漆灰成分为SiO2、NaAlSi3O8和Ca8H2(PO4)6H2O等常见物质。上述研究结果说明,比较汉代“木侠纻”漆器工艺与“布胎”漆器,在髹漆材料、呈色颜料以及漆灰中矿物质成分等方面并无区别,仅在织物层的厚度所占胎体尺寸比例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同时,本研究中发现“仅在木胎一侧贴附麻布”的做法与文献记载的“两麻布夹贴于木胎之上的木侠纻”工艺并不完全一致。 文章首次采用科技手段从制作材料、髹漆工艺等方面揭示了汉代“木侠纻”制作技术。事实上,从厚木胎斫制到薄木卷制成型,再到以布为胎,胎骨的变化见证了古代漆器水平的进化历程。从考古出土的漆卮、樽可以发现,薄木卷制而成的器型在两端的连接处仅依靠生漆或其他材料,其本身的结构并不牢固。古代漆工们为了防止木胎开裂,在接口处的木胎之上粘贴织物。这种借助于植物纤维的拉力增强木胎牢固性的技术即为“木侠纻”。当然,“木侠纻”工艺是否直接催生了“布胎”漆器还有待进一步讨论,但至少从传统手工业技术发展的规律可以进一步窥探两种工艺之间的借鉴或启示。时至今日,这种工艺在今天的家具、屏风制作中依然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Methodological advancements in geoarchaeology and spatial and chronological modeling are opening new avenues to interpreting large coastal shell-bearing sites. We document the developmental histories of two such sites around Prince Rupert Harbour, Canada, using systematic percussion coring, intensive radiocarbon dating, and 3D surface mapping with Total Station and LiDAR. We also re-analyze a third site (Boardwalk/GbTo-31) excavated and radiocarbon dated in the 1960s, 1970s, and early 2000s using archival field notes, site maps, and stratigraphic profiles georectified using LiDAR. We map the natural landform beneath the sites and document the degree to which people physically modified landforms through the deposition of massive shell accumulations. We model site development through time and space and use accumulation rates and OxCal modeling to test for intentional deposition events. All three sites demonstrate complex and heterogeneous occupation histories. At each we identify instances of very rapid deposition that effectively terraced and extended parts of the natural landform to create places for constructing houses, though these episodes take place within longer histories of slower quotidian deposition. The anthropogenic modifications to the coastline in this area are the result of these mixed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long histories of occupation.  相似文献   
6.
一批流散海外的吐蕃文物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蕃文物曾通过不同途径流散于海外,主要包括金银器与织锦。从中反映出吐蕃作为七世纪以来兴起于青藏高原的强大政治集团与唐、粟特、萨珊波斯等都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并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金银器制作风格;以对兽纹为主题的织锦是吐蕃人最为喜好的"番锦"之一,有可能为粟特锦,也有可能为包含粟特锦、波斯锦等中亚风格在内的"胡锦"。吐蕃银器上的纹饰更是多见于吐善时期的装饰性图案当中,并且影响到以后的藏族艺术。  相似文献   
7.
陈瑞 《史学月刊》2007,(3):86-93
明清时期,在徽州社会中形成了对朱熹及其《家礼》极端崇拜的社会风气。徽州宗族多依据《家礼》进行本族内部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同时还十分重视对礼仪的执行与监督,旨在以此实现以礼治族、维持宗族社会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五位以上的有位贵族依据"官位相当制",在官僚机构内部担任高官,并在服制即朝服和礼服方面与六位以下官人相区别。有位贵族在政治、经济、法律和受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特权,享有一系列的优惠待遇。官人的出身资格大体分为五位以上官人的子孙的荫子孙、六、七、八位官人之子的位子和除此之外的白丁三种。荫位制,是五位以上的有位贵族子孙的主要出身之路。日本的学校与官吏出身制度的联系不是很密切,日本的学校的功能与其说是培养任用官吏的机构,不如说是在培养专家的同时,以使五位以上贵族子孙广泛了解经学为目的的一种经学传播机构。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改土归流政策的推行,使土司辖地被纳入与内地一致的省县体系当中.这一过程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也激化了新的土司辖地的归属纠纷,促使甘肃省政府展开界务调整,但实际勘划并不完全与相关勘界法规相符.狄道赵土司辖地乔家沟以耕种土地租户的籍贯为标准而划归渭源;河州何土司辖地何家堡则在甘青省界调整的过程中被划归永靖;卓尼...  相似文献   
10.
北朝袒右肩陶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丙玲 《华夏考古》2007,(2):118-127
北朝时期,战事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关系复杂,不同文化不断碰撞、交流和融合.在这种大环境下,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袒右肩陶俑是北朝墓葬中使用的一类特殊陶俑,数量不多,但非常富有特色.本文试图在详细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探讨袒右肩陶俑的主要特征及其出现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