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4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3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282.
Mustafa Kibarolu Muharrem Satr Gabriele Kastl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2009,36(10):2463-2474
We report thin section petrographic and geochemical analysis of a total of 20 Middle Bronze, Late Bronze/Early Iron Age ceramics excavated from Didi Gora and Udabno I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Republic of Georgia and 31 clay samples from eight different region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the sites. The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of the ceramics and clay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wavelength 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techniqu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eramics were manufactured from local clays in Eastern Georgia, mainly from two local clays without any preference of one of the sources during the Middle Bronze, Late Bronze/Early Iron Age. 相似文献
283.
清代皖北地区洪涝灾害初步研究——兼及历史洪涝灾害等级划分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业新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24(2)
本文根据档案关于1736-1911年洪涝灾害史料的记载,以州县为空间单元,对清代淮河中游皖北地区的洪涝灾害进行初步的研究。首先,从灾害学研究的角度,针对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特征,根据研究的需要,突破以往学术界关于水旱灾害气象学的等级划分模式,建立了一个洪涝灾害的灾害学等级划分体系,并对皖北地区洪涝灾害进行了逐年等级划分。以此为基础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此间皖北洪涝灾害频繁,其发生具有普遍、连年和集中的特征;灾害的年际、年内持续时间起伏较大;除广泛性外,灾害空间分布还有明显的区际间不平衡性;其洪涝灾害的类型以涝、偏涝为主,大涝次之,特大涝约30余年一遇。上述洪涝灾害发生的基本情形,说明皖北地区属于典型的"积歉之区"。连年范围广大的洪涝灾害,对皖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84.
Joanne Vera Stolk Delphine Nachtergaele 《Symbolae Osloenses / auspiciis Societatis Graeco-Latinae》2016,90(1):122-163
Greek papyrus letters preserve not only instances of the replacement of the dative case; they also show the use of the dative instead of the accusative case as direct object and disjoint infinitival subject. This interchange is mostly found in epistolary phrases, namely the salutation formula (?σπ?ζομα? σε) and the initial (ε?χομα? σε ?για?νειν) and final (?ρρ?σθα? σε ε?χομαι) health wishes. The phonetic similarity of the pronouns might have created the circumstances for case confusion. Contamin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s reflects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scribes to construct conservative epistolary phrases and, thereby, diachronic phraseological variation might reflect language change. In salutation formulas, the use of a dative Addressee could be explained by analogical overextension from the category of communication verbs taking a dative complement. The decline of the accusative and infinitive construction might be one of the reasons why the accusative disjoint infinitival subject is replaced by the dative case in health wishes. 相似文献
285.
自 198 8年始 ,在配合鹤壁城市建设中 ,先后发现了一批不同年代的古代陶窑遗址 ,对认识古代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和古代鹤壁地区的制陶、制瓷等手工业的发展 ,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6.
湖北郧县新出唐国铜器铭文考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001年湖北省郧县五峰乡肖家河村出土的一批春秋青铜器上的铭文进行了考释。文中讨论了器名并提出御器说,同时兼及楚唐和楚麇关系。 相似文献
287.
近30年来,中华民国史(1912-1949)的学术研究在大陆地区从无到有,有了巨大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成果丰硕、相对完整的学科。大陆民国史研究的主导史观大致经过了从革命史观到民族主义史观、现代化史观的历程。进入21世纪后,民国史研究更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表现为新研究领域的开拓与新史料的运用。民国史研究若要进一步发展,需要对研究对象与范围进行重新界定,构建新的解释体系与加强国际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288.
远古传说对中国史学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20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综合研究、专题研究、比较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但这一课题研究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远古传说内容对史学产生的重要影响,远古传说的表述形式.其原始历史意识对史学产生的推动作用,远古传说的传播状况,远古传说影响史学产生和发展的方式与途径等,都还有待于作更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289.
20世纪的中国史学有两大流派,即实证主义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韩儒林先生是一位掌握实证史学方法、努力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解释历史现象的史学家。他在元史和边疆史地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就,成为一代学术大师。 相似文献
290.
汉译佛典的今注今译与中古汉语词语研究——以《贤愚经》《杂宝藏经》译注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志翘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1):67-71
汉译佛典中含有较多的口语成分,因此在今注、今译时要注意这一特点,尽量地借鉴和吸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以《贤愚经》、《杂宝藏经》这两部北魏译经的今注今译本为例,选取其中误校、误注、误译六朝词语凡六条.旨在说明.要作好这一工作,必须重视中古汉语词语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