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苏州片"是我国传统失蜡铸造的代表性工艺,以其法制作的仿古铜器,以精绝、乱真闻名于世,研究者与苏州艺人经数年的密切合作,成功复原此工艺。"苏州片"仿古铜器工艺蜡料配方独特、制范技艺考究、制作过程精细缜密,不仅具有历史人文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经济、科技价值。传统手工艺要揭示其科学内涵,保护传承的同时注重创新,紧跟时代特色,走向产业化,才能在现代社会赢得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72.
中原地区虽然从新石器时代就零星地发现青铜器残片,但青铜文化真正兴起则到了公元前2千纪的前半叶,中国北方早期青铜文化发生的时代晚于中原地区。相比之下,新疆地区则在公元前3千纪末开始,就出现了发达青铜器群;甘青地区青铜器群出现的年代也早于中原地区和中国北方地区。新的发现与研究表明,中国早期青铜器有从西北向中原内地和中国北方地区传播的趋势。这些发现大大拓宽了中国早期青铜器起源与传播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73.
为对秦始皇陵出土的彩绘铜车马采取非接触且科学可靠的方法开展研究,选择使用高光谱成像技术,以非接触方式无损地获取文物表面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实现对于文物表面彩绘纹样的发现与复原工作。针对秦始皇帝陵出土的二号青铜车马彩绘纹样的受损情况,提出了结合高光谱成像技术与计算机图像技术的数字复原方法。主要是利用了高光谱成像技术“图谱合一”的优势:一方面利用其在近红外区域的高光谱成像结果检测并复原出彩绘纹样难以识别的图案边缘信息;另一方面利用高光谱数据中的光谱信息,将铜车马彩绘纹样上未知矿物颜料的光谱同实验建立的矿物颜料标准光谱库进行拟合,识别出铜车马上彩绘所采用的颜料种类(雄黄1、石青5、石绿1、黄丹、铅白等),从而获得色彩信息。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得到较为完整的铜车马彩绘纹样的数字复原图像,并为今后对于铜车马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利支撑。  相似文献   
74.
20世纪60年代,在湖州安定书院地段的河床上出土了两件青铜牺尊。其中一件的腹底孔盖板上刻有皇宋州学宝尊铭,系北宋时湖州州学释奠先圣、先师之祭器,也是反映宋代地方祭器制度的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75.
谈士山盘铭文的“服”字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唐兰先生旧说出发,讨论新见士山盘铭文“服”字含义,认为其相当于《左传》、《国语》中所见的“职贡”一词,具体包括职事与贡赋两个方面。另外提出士山盘铭之方国“履”应即金文所见的“眉敖”之“眉”。最后指出士山盘铭对于探讨西周恭王时期的政治和先秦服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器又叫亚其器 ,北京、辽宁喀左一带偶有所见。本文根据器徽文的形体特征分析 ,认为它是矢镞形演变、增繁而来的人形 ,是我国古代东方夷人崇拜的箭神、射神夷羿或后羿的神象。  相似文献   
77.
对岭南地区出土的西汉早期青铜器统计显示,青铜器出土地域集中、数量多、种类齐全,但功能发生变化,同时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器物来自中原地区,究其原因,可能与交通的改善、南越国的建立、郡县设置和铁器化进程加快有关。  相似文献   
78.
天水出土的兽面铜牌饰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甘肃天水市出土的一件绿松石镶嵌的兽面纹青铜牌饰,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二里头文化铜牌饰的形制、风格、纹饰等均非常相似,结合甘肃东部其他与二里头陶器相似器物的分析,夏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可能已存在着文化交流、传播等方面的联系。天水地区可能是连接中原与四川地区文化交流的纽带。三星堆等地也有铜牌饰及其他二里头文化因素,其与距离较近的陇右地区早有沟通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79.
东周青铜复合剑制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东周时期,吴越出现了一种奇特的青铜复合剑,剑的中脊和两刃是用两种不同成分的青铜铸接而成。为充分了解青铜复合剑的制作,对上海博物馆馆藏的4把青铜复合剑残剑进行了分析,通过X-射线荧光能谱仪分析残剑的剑刃和剑脊的成分,金相显微镜分析剑刃和剑脊的组织,发现中国古代工匠采用低锡青铜制作韧性好的剑脊,高锡青铜制作强度和硬度高的剑从,通过榫卯结构以铸接法将剑脊与剑从结合成一体,得到刚柔兼具的青铜复合剑。在测试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模拟实验,先以陶范铸造法铸造出两侧带榫头的青铜剑脊,剑脊的成分采用88%铜、10%锡、2%铅的低锡青铜;然后将青铜剑脊置入铸造剑从的陶范内,两侧的榫头伸入陶范型腔中,剑从的成分采用78%铜、20%锡、2%铅的高锡青铜,当剑从凝固时产生的收缩使剑脊和剑从牢固地结合成整体,再分1次或多次以铸接法铸上剑格、剑茎、剑箍和剑首,成功地复制了青铜复合剑,再现了东周时期青铜复合剑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80.
在日本泉屋博古馆展藏的中国青铜器中,西周青铜私文书的数量和字数超过了商和春秋战国,不仅如此,中国考古出土的青铜铭文器字数和数量,迄今为止,也是以西周居多。西周铸造技术的提高和普及、奴隶制度的高度完善、家庭成员思想观念的转变及留传意识的增强等,是西周青铜私文书的数量、字数以及记事的范围和内容增多的主要原因。西周是青铜私文书发展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