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青 《中原文物》2002,(1):24-27
本文对新砦遗址出土的残器盖纹饰的复原,其结果与台北故宫所藏鹰纹圭上的高羽冠神像非常相似。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探讨二里头文化铜牌饰乃至商周青铜器较常见的“高羽冠饕餮纹” 的渊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2.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国人精神为之一振,随之而来的道路选择问题成为党和人民思考的题中之义。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向世界明确表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中国将进入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绝非一个简单命题的转化,而是党和人民的历史  相似文献   
33.
小邾国与胙国是姻亲国,邾友父鬲是小邾君为其嫁为胙国夫人的女儿制的媵器,本应随其女儿陪嫁到胙国,而却随葬在小邾国贵族基地.邾友父鬲和1号墓的年代为春秋早期,胙国被灭也在春秋早期.二者年代相同,绝非偶然巧合.其原因应与胙国灭亡的重大变故有关.当时邾友父的女儿很可能未及出嫁胙国就灭亡了,也可能已经出嫁到胙国,在南燕兼并胙国时为避难而逃回到母国,同时也把媵器带到了娘家,或仅仅是把媵器转移到了小邾国,后因胙国灭亡,媵器便留在了母国,为其兄弟亦即第二代小邾君所得,到第二代小邾君或其夫人去世时,便把这些媵器随葬在墓中.如果此说不妄,则又可反证胙国灭亡的更为具体的年代.  相似文献   
34.
采用自然科学手段,对重庆万州大坪墓群出土的部分青铜器、铁器、玉器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青铜器样品均为铅锡青铜,铸造成形;铁器样品为亚共晶白口铸铁;玉器的主要矿物成分是透闪石。这一结果对了解大坪墓群的文化内涵和东周时本地居民的金属加工、玉器制作等手工业技术水平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5.
从青铜凤纹尊的纹饰可以见到吴国青铜器所具有的层次感、立体感、对称感、节奏感和统一感。  相似文献   
36.
2001年4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阳市东关发掘晋墓一座。该墓为砖石混合结构,有画像3幅,出土器物有各式陶俑、陶磨、猪圈、井等。墓葬形制及出土物具有中原地区西晋晚期的基本特征。它为豫西南地区晋墓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7.
河南周口市历年来出土西周和东周铜器有铜煎、铜簋、铜剑、铜戈等,作者选择有铭文的铜器作一介绍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8.
清代官窑瓷器元素成分数据库建立工作是上海博物馆古陶瓷科学分析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数据库的建立不仅为清代官窑瓷器专业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以为清代官窑瓷器的鉴定提供参考。本工作以清代官窑瓷器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了古陶瓷元素成分数据库建立工作中的相关基础研究,即数据库建立工作中测量点数的选取、测量条件的确认、测量方法精度的验证、清代官窑瓷器瓷釉元素成分含量的均匀性分布特点及含量分类标准等等。并对古陶瓷元素含量数据库建立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39.
新郑李家楼大墓出土青铜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日渐强盛。郑国就是自春秋初年始渐强大的诸侯国之一。近年来,在郑国的国都—新郑郑韩故城相继发现了大量珍贵的郑国青铜器,诸如新郑金城路铜器窖藏及城市信用社铜礼器窖藏①,新郑中国银行工地的16座青铜礼乐器坑及大批殉马坑②。诸多春秋郑国青铜器的发掘出土使学者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郑国青铜器上,研究郑国青铜器又使我们不得不对20世纪20年代新郑李家楼大墓出土的青铜器进行一次重新认识和研究。本文拟在已知图志、文章所提供李家楼大墓出土器物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地区其它出土材料考证大…  相似文献   
40.
本文首先从洛阳地区秦墓发现情况与地缘不相配称引出思考,然后将已知秦墓同关中秦墓进行简要对比找出洛阳秦墓探索的突破口——土洞墓;通过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的分析归纳出土洞墓蕴含的一般丧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器物组合进行分组分期和验证,最后对周秦文化的融和过程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