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丁兰 《江汉考古》2012,(2):85-92
湖北江陵纪南城为楚国都城,在该城址周边楚墓中出土了约13件青铜"越式鼎",时代始于战国中期,延续至战国晚期。这批墓葬的考古学文化特征显示其葬制以楚文化特征为主,但部分墓葬随葬品的越式风格浓郁。通过综合研究,本文认为此为楚化的越人或其后裔墓葬,他们在楚国的社会生活中担当着较为重要的角色。这批楚化的越人可能在楚国军队之中担任军士,或以巫觋身份参与了当地的祭祀等宗教活动,并有着与楚人彼此认同的宇宙观、灵魂观和祭祀习俗。这一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元楚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以及越文化在楚文化构建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32.
俞珊瑛 《中原文物》2012,(3):63-67,113,1
浙江省博物馆收藏有一批商周青铜器,包括鼎、簋、爵、斝、觚等,来源不一。本文对其中15件礼器作了初步整理与分析,认为它们在器型、纹饰、铭文等方面皆具有较为明确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3.
朱琨 《中原文物》2012,(1):33-37
由花东甲骨文和作册般鼋铭文的记载可知,射牲礼起源不晚于商代中晚期,最初其举行的地点通常在自然形成的河流沼泽等水边,射牲结束后多伴随有祭祀活动。之后射牲礼逐渐发展完善,由麦尊和伯唐父鼎等青铜器铭文记载可以推定,至晚到西周早期,天子在辟雍乘舟射牲的仪式已明显区别于习射及以"择士"为目的的大射,其不仅与祭祀相关,且已具有象征天子亲自射猎以"示亲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4.
山东新泰出土东周青铜复合剑制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东周青铜复合剑的制作技术,采用X光探伤、CT、XRF、金相分析等方法,对出土于山东新泰周家庄战国早期齐国墓的2把青铜复合剑进行了内部结构、制作工艺、合金技术、金相组织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2把青铜复合剑均采用低锡合金和高锡合金两种材料复合而成.在检测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新泰出土的2把青铜复合剑与吴越特色青铜复合剑制作技术上的差异:在结构上,低锡区设置在剑脊的两侧,其截面结构呈现多种形式,与高锡区铸接,浑然一体;在成分上,低锡区含锡量仅为4%,具有锡青铜最佳的延伸率.结合青铜复合剑剑柄的特色,认为虽然新泰出土复合剑的内部结构与已研究的吴越特色青铜复合剑有明显差异,但制作理念应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35.
甲骨卜辞中有个地名"疋"。通过甲骨文材料、传世文献资料、出土器物综合分析,"疋"的地望在陕西省汉中盆地中东部的城固、洋县一带,其核心区域在湑水河下游两岸的平原地带。"城洋铜器群"可能是古"疋国"的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136.
作册般铜鼋铭文新释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射,与获、贯射四、无废矢一样,在当时都是记录射礼的专门术语或固定句式,也是射礼文辞有别于田猎文辞的显著标识;铜鼋既是铭功的庸器、展示商王射艺的实物模型,也是颂扬商王射技武功的纪念物,三者并不矛盾;铭文记载了同一日王所举行的弋射和射鼋两种射礼;当时可能是把鼋悬挂在两个立柱之间作箭靶的,这说明商周时代的射礼曾经历了一个从田猎竞射到射牲、再到射侯的发展历程,而铜鼋所反映的正是由实射动物到射侯的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137.
辉县琉璃阁甲乙二墓出土铜器是研究东周时期铜器文化特征、制作技术以及与周边列国的相互关系等学术问题的重要资料.为进一步揭示甲乙墓出土铜器包涵的科学信息,本文对河南博物院馆藏部分甲乙墓出土铜器进行了科学分析检测.结果显示,甲乙墓出土铜器的材质以铜铅锡三元合金为主,部分兵器、车马器为铜锡二元合金,两类材质的合金化程度均较高.铜器的合金成分与器物类型之间的关系明显,显示制作者已能根据青铜器的用途而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代表了较高的青铜冶铸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8.
河南安阳曹操高陵出土的一枚铜印,印文篆法工整秀美,构形奇特诡异.它的上部呈圆圈状,下部则与金文及<说文>篆文"(网)"字的构形相类,当是"(雨)"字的别体.曹操名操、字孟德,因"(雨)"有平定之义,与"操"的含义相关联,故印文"(雨)"当是曹操的本字,而"孟德"则是其功业有成后新增的字号.这则印文中部向内凹陷,它可能是曹操专门用于铃盖封泥的印章.  相似文献   
139.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diet and subsistence strategies during the Early Bronze Age III (EB III) or/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Early Bronze Age IV (EB IV) and the Middle Bronze Age I–II (MB I–II) periods of Tell al-Husn, northern Jordan. Stable isotope analyses of carbon (δ13C) and nitrogen (δ15N) were carried out on human teeth of known ages. Faunal samples were radiocarbon dated, while their carbon (δ13C) and nitrogen (δ15N) stable isotopes were analyzed for comparative purpose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diet of the individuals of the MB I is richer in terrestrial animal protein than the individuals of the EB III and/or early EB IV and MB II, a probable indicator for more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toward the end of the MB and the LB and during the EB III and/or early EB IV.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individuals of tomb 2 are probably of higher social status or were subjected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ompared to the individuals of chamber 3 of tomb 1.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a higher social status for an individual buried contemporaneously with other individuals in chamber 3 of tomb 1.  相似文献   
140.
郑州商城的三处青铜器窖藏共出土了八件青铜大方鼎,目前学界一般认为铜方鼎的原型与陶方鼎有关。但通过造型与纹饰的细节分析,可发现大方鼎的原型应为方形木质容器,乳钉纹带模仿了容器边套、箍圈上的成排铆钉。南顺城街窖藏的四件大方鼎,其纹饰的演变体现出从模仿铆钉原型到向装饰化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