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韩信城遗址的平面布局及出土文物的研究表明:韩信城不是汉代建筑,城之所在应该是韩信出生的地方;韩信城在北宋时期为淮东转运枢纽,金元时期为军事重镇。 相似文献
112.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华夏考古》2008,(1)
2004年8~9月,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安林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在安阳市王古道村发掘2座东周时期的贵族墓葬,出土一批青铜、玉器。从出土物特征分析并结合文献记载看,这2座墓的主人可能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中小贵族或中下级的军事将领。它们的发现,填补了安阳地区东周考古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113.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华夏考古》2003,(2):28-37
2000年3月至5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登封法王寺二号塔地宫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该地宫由踏道、宫门、甬道和宫室四部分组成,室内北部的砖砌长方形台基上有一泥质趺坐高僧真身像,出土有白釉盒、白釉细颈瓶、黑陶钵、鎏全镂空铜炉、铜净瓶及迦陵频伽盒等20余件珍贵文物。该地宫的发掘,为唐代佛教考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4.
115.
1993年11月,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在巩义食品厂清理两座唐墓,所出器物较为丰富,且两墓年代十分接近,器物有明显的递承关系,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6.
襄樊余岗战国秦汉墓第二次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996年,在襄樊市团山镇余岗村北发掘了32座墓葬,墓葬分三区:墓子地、岭子上、卞营。墓子地和岭子上墓区的30座墓均为土坑竖穴墓,卞营墓区的2座墓为砖室墓,大部分随葬器物为陶器。这批墓葬可分为五期:战国晚期、秦统一至秦汉之际、西汉早期、西汉中期、东汉晚期。余岗墓地的发掘为研究襄北地区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墓葬的分期、年代、秦楚关系以及埋葬习俗、文化特征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7.
擂鼓台墓地是荆州市一处较重要的秦汉墓地,1991年抢救性发掘了2座秦墓,出土了一批铜、陶、漆木器。根据出土器物推断墓葬时代为秦统一之后至西汉前期,这几座墓葬丰富了该地区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8.
东洞山三号墓为横穴式崖洞墓,墓葬未最终完工,仅有墓道、甬道两部分,随葬品亦较少,通过发掘推断一号墓墓主为西汉中后期曾有谋反行为的楚王刘延寿,二、三号墓墓主先后成为其王后。 相似文献
119.
河南巩义市老城砖厂唐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位于巩义市站街镇老城砖厂的2座唐墓进行了发掘。其中M2年代较早,器物组合完整,器形丰富,以三彩器为多,对于研究唐三彩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0.
2003年5月,新乡市文物工作队发掘了新乡县后高庄遗址,发现了属于春秋早、中、晚期至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发现三座灰坑,出土了一批丰富的文化遗物。这是新乡市近年来首次对东周遗址进行科学发掘,为以后此类遗存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