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10篇
  28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现代化冲击下的法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史学月刊》2003,(12):79-86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法国的教育体系越来越不能适应需要,因而引发了教育民主化思潮的出现。在经济现代化的冲击和民主化思潮的推动下,法国进行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建立起基本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22.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仍是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85%左右的农业社会,重新调整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促进封建的统治形态向近代转变,是明治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反复的探讨和实践中,1888年即发布宪法的前一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市制町村制.通过近代町村自治的成立,日本实现了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23.
包茂宏 《史学月刊》2004,(10):91-95
亚克西姆·纳得考教授是德国著名环境史学家.2002年笔者在美进行环境史学研究期间,专门就德国环境史学问题访问了纳得考教授.访谈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德国的环境变迁,尤其是对环境变迁的感知,如自然的思想、景观的概念、绿党的历史、生态现代化的理论、疾病与环境的关系、社会制度与环境的关系、自然保护与文化的关系等;二是从与美国比较的角度分析德国环境史学史,重点探讨环境史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它与全球史的关系、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这个访谈为中国学者了解德国的环境史学提供了基本线索,有助于中国学者深入认识德国环境史的特性.  相似文献   
224.
邹兆辰 《史学月刊》2004,(10):106-112
钱乘旦教授在蒋孟引先生的引导下从事英国史研究,首先探讨了改革在英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以英国史研究为切入点,进一步比较了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近代历史发展的异同,从而深入到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研究领域。他又从英国现代化的研究扩展到整个英联邦国家的现代化研究,进而探讨了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并且反思了这一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25.
“近代”、“近世”,历史分期与史学观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考察了古典时间名词“近代”和“近世”在清末民国时期词义的演化及其给中国史学近代化和近代中国史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认为清末民国时期“近代”和“近世”词义的翻新 ,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时间分期法 ,促进了中国通史研究的近代化 ,促进了专门史、边缘史、近代史研究的发展 ,同时又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26.
论日本与晚清军事教育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日本势力开始渗入到中国的军事教育改革之中,随着日本顾问和教习人数的大量增加,日本逐渐垄断了中国的军事教育权,并由此对中国的军事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7.
小田 《史学月刊》2002,(10):47-51
作为乡村社会最重要的休闲生活方式之一,庙会应和着特殊的乡土岁时节律。本以江南庙会为案例,从庙会年度周期、庙会时令和商会时段三个侧面,通过历史学与社会学的对话,揭示了近世区域社会生活实态及其特质。  相似文献   
228.
本文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视角,结合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30多年的纵向发展演化实例,探讨了农业产业集群内部微观基础(农户、企业)、中观尺度的产业网络和宏观尺度的外部环境(制度、技术和空间)如何共同演化并决定着农业产业集群的演变。研究发现:①农业产业集群的演化与其内部基本行为主体农户与企业、产业网络、技术、制度和地域空间的演变具有协同作用、共同演化,特定的影响因素与集群网络交互作用形成了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②在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网络、技术、空间和制度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协同演化特征,微观主体的组织创新是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宏观环境变化及地域空间演变是微观变化的综合。③在培育农业产业集群的过程中,既要重视个别农户和企业的成功示范,又要重视地理邻近效应对整个产业网络、技术、惯例形成和空间再造的作用。本研究结论对于农业产业集群的管理实践和集群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9.
邓秀勤  朱朝枝 《人文地理》2015,30(3):85-88,96
以人文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为基础的地方依恋理论强调人对所处地方的感情联系,有助于弥补传统社会学、经济学、城市规划学及其他相关领域视角的不足,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更广阔的人本化的思维,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随着"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与户籍体制改革的推进,对宏观结构变迁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微观行为的研究亟待深入,藉此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与地方依恋在西方城市化研究领域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依恋理论应用于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的思维视角,总结了相关研究的立足点。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30.
费驰 《史学集刊》2007,(2):75-80
晚清东北商埠格局历经萌芽、雏形、形成、发展四个阶段的变迁进程。此格局在变迁过程中呈现出商埠地域分布以沿交通线为主、类型的多样性及发展的不平衡性等特点。晚清东北商埠格局的变迁,对区域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晚清东北开埠进程看,东北开放区域是伴随着列强侵略的步步深入而渐次增大的;随着东北对外开放空间的拓延,近代化因素透过商埠窗口逐渐渗入东北社会,商埠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东北区域的近代化路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