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新中国的农业合作化与农村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建立后以农业合作化对个体小农经济的改造,与农村工业化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农村工业化包括农村工业企业的发展和农业工业化,关于农业合作化对农村工业化的作用,可以从发展农村的工业企业和促进农业工业化两个方面来考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合作化应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农村工业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2.
国家银行业务在农村的延伸是新中国乡村借贷关系转型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建国初期,为了活跃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国家大力举办了农贷。这一时期,国家农贷在规模上是逐年增加的,在发放对象上倾向照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广大贫困农民,在贷款利率上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贷款用途上绝大部分是为了解决农民的生产困难。总体上看,国家农贷作为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扶持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当时农民的生产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53.
The construction of Yan Fu’s view on social history has combined the indigenization of Western historiography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istoriography, which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 of a change towards modern historiography. The academic sources of Yan’s view on social history include some Western thoughts such as Herbert Spencer’s social Darwinist theory, Edward Jenks’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theory, John Seeley’s political historiography, etc.; and also many indigenous sources such as Yang Zhu’s self benefit, Mozi’s selfless love, Buddhist views on mood, etc.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Shixue Lilun Yanjiu 史学理论研究 (Historiography Quarterly), 2007, (1): 74–86  相似文献   
154.
王立新 《史学月刊》2007,(7):110-116
在国际学术界,印度的绿色革命成了多门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国际学术界对印度绿色革命的研究通常采取反思的方式,即在与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的联系当中去考察印度的绿色革命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研究路径、问题和观点,指出农业转型研究构成了国外学术界相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面向。但是,他们没有把农业转型当作农业现代化的方式来看待。笔者认为,这是他们在考察印度农业转型时存在的根本问题,而从这样一种新的观点出发去考察印度的农业转型还是一件尚待完成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5.
本文在对西平上坡遗址浮选所获的植物遗存和两个剖面的孢粉样品鉴定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判定了龙山丈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所在地理环境与农业经济,并对位于淮河流域北部的驻马店地区中南部与北部的古文化及环境、农业形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6.
廖鲁言作为农村工作主要领导人之一 ,长期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主持工作。他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 ,探索总结出许多切合实际的经验 ,提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张。但毛泽东总认为廖的思想落后于农村及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 ,多次批评指责。廖鲁言竭力在中央的指示和农村的现状之间寻找平衡 ,在不违背中央精神的情况下 ,谨慎地执行切合农村实际的政策 ,并为此不懈努力 ,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毛泽东过高估计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急于改变农村生产关系的合作化政策 ,终于迫使他中断、放弃了正确的探索 ,被卷入“左”倾运动的浪潮。  相似文献   
157.
目前,国内外对技术扩散的研究中时间维角度扩散研究较多,而空间维扩散研究相对薄弱。以中国果业协会为依托,通过对协会内果树系列技术成果采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相关分析和行为分析的方法,从不同尺度对技术空间扩散进行透视,得出以下结论:①不同尺度下影响农业技术扩散和使用的因素相差较大。宏观尺度下影响果树系列技术扩散的主要因子为规模,中微观尺度下影响技术扩散的主要因子为距离;②随着空间尺度的缩减,技术扩散由明显的规模等级扩散向随距离增加扩散强度减弱的渐进扩散转化;③农业技术在空间扩散方向上具有"寻"的特征,即技术扩散总是在追求扩散效益最大化;④微观尺度的农户行为分析表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主要受农户本身对高收益的追求和外部因素对农户的影响两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158.
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变动特征及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5年东部沿海地区农、林、牧、渔产值比重是49.5:3.2:29.7:17.6,农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本文分析了农业结构系数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的关系,揭示了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结构变动特征及其地域差异性,发现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农业部门的变动趋势和农业结构的变化率;并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地区间农业部门的比较优势,这也是未来区域农业结构优化布局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9.
This paper has evolved out of a growing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relatively uncritical acceptance in contemporary debates that agriculture in advanced societies has moved from 'productivism' to 'post-productivism'. A brief review of current conceptualizations of productivist and post-productivist agricultural regimes reveals inconsistencies in current understandings these dualistic terms. The problem has partly been that the conceptual literature on post-productivism has largely faile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wealth of actor-oriented and behaviourally grounded research. Productivist and post-productivist agricultural regimes have also been conceptualized from a UK-centric perspective that has largely failed to discuss whether the concept has wider applicability within Europe and beyond.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time-lag and spatial inconsistencies in the adoption of post-productivist action and thought, and emphasizes that different localities are positioned at different points in a temporal, spatial and conceptual transition from 'pre-productivist' to 'post-productivist' agricultural regimes. The notion of the 'territorialization' of productivist and post-productivist actor spaces highlights the wide-ranging diversity that exists within the productivist/post-productivist spectrum, and that productivist and post-productivist action and thought occurs in multidimensional coexistence leads one to question the implied directionality of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vist/post-productivist debat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notion of a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al regime' better encapsulates the diversity, non-linearity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that can currently be observed in modern agriculture and rural society.  相似文献   
160.
在当代世界,现代化研究是一个热门课题。已故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现代化研究。他在世界现代化进程、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方面有特别贡献,他的现代化研究对于当代中国史学研究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