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面对两千多年以来"孔子作《春秋》"之成说,20世纪20年代以顾颉刚、钱玄同为首的疑古派力倡"孔子未作《春秋》"说,此说竟在近一个世纪内风靡学术界,至今仍不乏持论者。然而,内置于这一论点形成和推证整个历史过程的深层逻辑,实际上是一种"指向性历史构境",是由对史料的截断式去取或臆解误读造成的。这种构境已经超出了史学研究"适度的想象"的范围,带有明显的主观蓄意性;欲在理论上加固这一推理逻辑的尝试同样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2.
新中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的房屋政策明确保护城市私房的所有权和经营权。1956年以后由保护转变为改造,1958年时达到高潮,至1964年全国范围内的私房改造基本结束。公私合营和国家经租是主要的改造方式。由于改造中使用了整风和群众运动中一些"左"的做法,致使改造工作过头,遗留下来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3.
This paper argues that policing be understood as a creative social force that reproduces important dimensions of earlier iterations of the colour line. The paper advances this argument by integrating findings from two distinct research projects: the first on the household financial losses that follow arrest by immigration officials in Tucson, AZ; and the second focusing on the everyday costs of policing and carceral supervision absorbed by residents of Philadelphia, PA. Together, data from these sites illuminate how exposure to policing exhausts emotional and material resources from expansive family and community networks of care and support. To theoris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financial dispossession and the dispossession of future opportunity, we draw on a heuristic reading of the “thin blue line” symbol. We conclude by suggesting a need for closer attention to how contemporary state interventions drive patterns of dispossession and vulnerability that accumulate across various scales, sites, rhythms, and collectivities. 相似文献
114.
魏晋时期,一个家族成员的道德品行和从政能力如何,只能从宗族乡党舆论那里得到正确的评价,这是中正对乡党人士考察的重要一环。中正考察乡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度性的设计与安排,一类是身份性的规定与要求。考察方式有三年一定品、在京师洛阳的大小中正每月互通信息、州郡中正亲自品评等多种形式。通过上述考察方式,一方面使家族成员的日常生活及其道德评价与宗族乡党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使宗族乡党舆论与中正品评即国家选官制度联系起来,三者密切配合,成为魏晋时期考察和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5.
李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3):71-72,35
根据《包山楚简》所记文书的有关材料可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竞建内之》篇的所谓篇名“竞建内之”四字,其意是指楚人景建献纳简书。根据《大戴礼记》、《逸周书.官人》等材料可证,《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篇中的“”,可能当读为“考度”。 相似文献
116.
117.
"Ostracism"是公元前5世纪古代雅典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但是这一制度的中文译名却不尽相同,有的称之为"陶片放逐",有的称之为"贝壳流放"。通过辨析"Ostracism"的物质载体"Ostrakon"的含义,无论是从语义方面还是从考古证据来说,"陶片放逐"的译法均比"贝壳流放"更加合理。中文译名之所以发生分歧,是因为客观资料的限制和苏联史学译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8.
119.
东京美术俱乐部藏南宋牧溪《布袋和尚》,表面絮化严重且有断裂、霉斑,画面局部缺失,裱褙脱落,作品珍稀。本工作首先从古代书画用纸类别和纸张特性等方面探讨了修补该画作纸品的选择标准,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pH测量仪、显微镜等现代设备分析了《布袋和尚》原作纸张的理化特性,并从纤维成分、理化性能等方面对制备的红星宣纸、民国宣纸、麻纸、清代宣纸、现代桑皮纸这5种修补用纸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现代桑皮纸与《布袋和尚》原作适配度最好,因此选用现代桑皮纸对原作品进行修复。该修补用纸制备与作品修复为后续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