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生产救灾是1949—1950年新中国受灾地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党和政府强调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救灾的根本办法。为此,山东省五莲县在冬季因地制宜,重点开展固定代耕和积肥运动,进行了充分的春耕准备;春季则推广良种,及时发放救济粮和贷放贸易粮,保障了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在1949—1950年的生产救灾工作中,党和政府发挥着组织领导作用,采取了积极的救灾方式,既有力地解决了劳动力、畜力不足等问题,又有效地防治了病虫害,从而最终保证了土地适时耕种,迎来了农业丰收。  相似文献   
122.
论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授权立法条款的设置作为考察对象,分析探讨了明示授权立法与默示授权立法两种类型、授权立法条款设置的必要性及价值以及授权立法条款设置的实施效果;并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授权立法条款在立法技术上存在的诸如默示授权条款过多、可操作性差等问题,提出了需要在授权主体、授权内容等方面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3.
李雯为清摄政王多尔衮捉刀致史可法之事,在清代朝野流传甚广,但迄今未能考实。本文博采明清史料及其同人文集之记载,又从李雯《蓼斋集》《蓼斋后集》入手,考察其代言写作之训练与降清之心态。综合内证与外证,确证《摄政王致史可法书》出自李雯之手。此文措辞简劲,理足神完,乃传世之名文。  相似文献   
124.
成吉思汗由草原牧人而一跃成为"世界皇帝"。这是一个人间的奇迹。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其疆域横跨欧亚大陆。其武功之盛,占地之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秦皇汉武难与比肩。亚历山大、拿破仑亦不足匹配。"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草莽英雄,如何能有此丰功伟业?而文武兼备者,如汉武帝、亚历山大者又何以无成吉思汗的丰功伟业?这中间必有认识的误区,也就是对成吉思汗"文治"的认识有不足。事实上成吉思汗不仅是蒙古文字的创立者,还是蒙古成文法的创立者,还是重视科技的炮兵部队的建立者。只有认清这三点,我们才能走近成吉思汗。  相似文献   
125.
In South America, various state organizations have an investment in producing some kind of ‘national’ cinema. Although different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varied levels of government involvement, the four countries I would like to examine – Argentina, Bolivia, Chile and Peru – can be drawn upon for their similarities and the shared regional context in which their policies operat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s the fact that an increase in government involvement and support has been taking plac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gainst predictions that enhanced global capital would weaken the function of the state. Furthermore, it is frequently the case that policy, in the form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and funding, provides the only means for cinema’s continued existence, visibility and access to the public and thus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 Complicating these factors is the fact that while legislation is in place, government bodies often struggle to implement the policies in a practical manner.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se issues and suggests the effect they are having on the cinematic culture of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26.
It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that ship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Nordic clinker tradition during the Viking Age were conceived and constructed simultaneously by eye, in a shell‐first manner, and using rules‐of‐thumb to control both th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al shape of the hull. While a lot of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conceptual definition of the keel and stems, far less research has explored how such rules would have worked while planking the hull. Two cargo‐ships, Skuldelev 3 and Skuldelev 1, are used to argue for pre‐design and the use of mental templates. This highlights a cognitive dimension of practical knowledge, in particular how it was accumulated, stored and transmitted.  相似文献   
127.
华北沦陷区粮食的生产与流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士花 《史学月刊》2006,2(11):55-63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特别重视对华北沦陷区粮食的掠夺。尽管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更重视棉花的增产,但除日伪强力推行植棉的地区外,华北沦陷区的农民仍以种植粮食作为农耕的第一选择。日本的军事侵略及统治,严重破坏了农村的农业生产力,粮食的播种面积及单产量都比七七事变前减少,粮食的流通渠道、机构、方向、手段等都受到了影响。粮食流通的初级市场———集市减少,农民多在自家庭院卖给前来收购的小贩;一些粮栈或货栈成为日本商社的收购人;大城市粮栈的运输职能丧失;一些粮食集散市场的中转职能改变;铁路、卡车及牲畜运输量的增加,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伪交通统制的重点和薄弱环节所在。  相似文献   
128.
论魏晋至宋律学的兴衰及其社会政治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炜 《史学月刊》2006,3(5):36-44
中国古代作为官办法律教育机构的律学,存在于魏晋至宋。律学之废,并不是北方民族入主的结果。律学的兴衰,与科举制中明法科的变化以及政府对文官法律素养要求的变化关系密切。律学从创建到消亡的过程,历经了士大夫“经律双修”的瓦解和重建,也伴随着政府对普通文官法律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从唐代的提倡、鼓励政策到宋朝制度上的要求,再到明清成为法律上的规定。独立律学的消亡,并不是“士大夫始鲜知律”的原因,而是在重经义、重儒学的大背景下,政府要求普通文官具备法律基本素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9.
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借机重组,以家族为中心的旧财阀,整合为以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中坚,以商社为先锋,通过系列企业相互融资、相互持股以及相互派遣管理人员而形成的具有联合体性质的垄断企业集团。这一体制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但在国际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发生变化后,逐渐暴露出其缺陷,并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0.
李天华先生新著《世说新语新校》胜义甚多,然由于本书以采用理校法居多,而理校法“最高明,同时也最危险”,故书中亦有可商榷之处。本文就该书中的数条校文提出商榷,同时,为使古籍校勘言而有据,本文还提出:校勘原文所引古书时,应以外校法为主;原文文从字顺者,不必另行标新立异;“音近义通”可作为校勘时的依据,然不可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