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章学诚与四库诸臣的因缘,以及与四库修书的关系,实为他学术生涯中的一件大事。在这里,他给后人留下众多可供研究的材料,如信函札记、论赞序铭等,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知到其人其学,感受到当时的学风时风。从章学诚评《四库全书》、他的学术学风与学术命运,可以分析出章学诚与四库修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释通》与《答客问》是章学诚论史的重要文章。过去从事于章学诚著述史研究的学者,如胡适、姚名达以及钱穆等,多依据两文同载《庚辛间草》,而将其定在乾隆五十五、六年之庚辛间。然由于《庚辛间草》内所有文章并非同时写成,同时,无论是《释通》篇的内容,还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朱锡庚钞本《章氏遗书》提供的新材料,都证明《释通》与《答客问》诸篇不可能写于乾隆五十五、六年,而应当写于乾隆四十九年之前。 相似文献
63.
清前期督抚关系管窥--以清官张伯行的仕宦生涯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伯行是康熙后期一位著名的清官,他清廉正直,惠爱百姓,因而见知于康熙帝.张伯行初任福建巡抚时,刚果有为,治绩显著;调至江苏后,亦欲奋发有为,却深陷官场漩涡,事事受到掣肘,最后落得四面楚歌的境地.本文试图通过对张伯行仕宦生涯的观察,探究清代独有的督抚制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64.
张荫麟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他在历史哲学领域颇有建树,他批评目的史观、循环史观、进步史观、辩证法史观、演化史观等传统历史哲学观点,试图建立一套新的、完善的历史哲学体系,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理论建设的重大创举。发掘与总结张荫麟在历史哲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不仅有利于考察20世纪前半期中国历史理论的演变,而且对于继承先哲学术遗产、创新史学理论学科发展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5.
张爱玲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塑造了一系列内心懦弱、自私、功利的男性形象,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男性“神话”。 相似文献
66.
沈俊平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1(2):82-87
《四部丛刊》是近代名的善本丛书,它是在张元济的盛情号召以及学术版本目录名流的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一套大型丛书。当我们在盛赞张元济对这套丛书的功劳时,往往也忽略了其他参与为这套丛书的完成所付出的汗水,叶德辉就是其中一个被忽略的参与。叶德辉是近代名的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和刻书家,与张元济的私交甚笃,故当张元济号召刊印《四部丛刊》时,叶德辉即刻响应,并积极参与了刊印的工作。撰写本的目的,是要揭示其中一位积极参与——叶德辉——在这项活动中的工作与贡献。 相似文献
67.
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办的最早的博物馆。人们从该苑的选址、性质和展示方式等,都可以感受到张謇设立博物苑是为了教育。张謇设苑为教育的思想具有开拓性、科学性和包容性,是张謇教育救国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8.
南唐大臣张泌由于诸多原因,其姓名先后变成张原泌、张佖等,一人似成了几人.现在学者考证张泌、张原泌、张佖实为一人的基础上,根据历史文献再作补证. 相似文献
69.
张守常教授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史,又以搜集、整理和考订史料见长,编辑有各类史料集多种,著有《中国近代史纲要》等书。在张先生的诸多编著中,以研究太平军北伐最为史学界注目,先后出版了《太平军北伐资料选编》、《太平军北伐丛稿》和《太平天国北伐史》等三部著作。这三本书,标志着张先生研究太平天国北伐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70.
大中二年张议潮充分利用了吐蕃王廷内乱以及河陇地区边将混战、各族百姓思归唐朝的形势,率众起义归唐.张议潮等沙州起义骨干人员都是原吐蕃政权中的敦煌本土出身的官员,他们与政治主张相同的吐蕃鄯州节度使尚婢婢结成同盟,联手抗击不得人心的论恐热,驱逐其在瓜、沙、肃、甘等地的统治势力,收复了沙、瓜、肃、甘、伊等州,并遣使将包括尚婢婢部将控制地区在内的河、湟十一州图籍进献唐廷,建立起归义军政权.随后张议潮又在尚婢婢部众的协助下收复凉州,并向唐廷奏报婢婢部将拓拔怀光等击败论恐热,进献战利品的消息.此后归义军政权一直与尚婢婢部众及其后代保持着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