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2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101.
江苏泰州城历史悠久,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但是唐宋时期的城市布局不明。2006年8月,泰州市博物馆对泰州城宋代涵洞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不同时期灰坑、墓葬,出土了一批汉、五代、宋、明时期的陶瓷器、擂球。此次发掘不仅解决了不同时期涵洞和城墙的建筑年代问题,而且为研究宋代泰州的城市规模和布局、研究古代城墙配套设施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2.
石质文物破坏问题不仅在于人为破坏和表面污染,更多来自自然因素对文物的破坏,例如,日晒雨淋、风沙吹蚀、地表水的冲刷、地震、地下水的侵蚀溶蚀。为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华岩摩崖石刻露天石质文物病害进行探查,采用无损探测的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和探地雷达方法,直接找水的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成功探测出摩崖石刻依附岩体地层含水分布状况。探地雷达方法探测出依附岩山体内岩溶、裂隙的发育状况。两种方法探测结果发现,石刻依附岩体内岩溶、裂隙发育,部分区域岩溶裂隙带已成为地下水汇聚场所或流通通道,对阳华岩摩崖石刻构成了极为严峻的侵蚀威胁。两种方法解释结果互为验证,研究结果为阳华岩摩崖石刻的病害治理和保护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3.
文物保护用水溶性氨基树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聚氰胺、多聚甲醛、尿素、甲醇及聚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高分子材料-水溶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本文叙述了该树脂的合成工艺和反应原理及在文物保持应用上的可行性,讨论了反应原料的配比、反应温度、体系的PH值及改性剂聚乙二醇的用量对树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周尚意  苏娴 《人文地理》2019,34(4):32-39
北京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保护城市色彩基调。本研究认为该任务的目的是保护色彩基调对于人的文化意义,因此从新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人们对城市色彩的感知和意义理解之间是否有联系?研究以北京故宫建筑群为研究区域,运用眼动实验调查人们对色彩的感知,以结构性访谈法了解人们的色彩意义理解,目的是探究文化在感知和认知中的作用,以及眼动实验方法在反映色彩意义理解结果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色彩感知与意义理解间两者无统计上的相关性,眼动指标无法解释被试对色彩意义的理解。研究结论是被试对色彩的理解具有“整体依赖”的特点,实践性建议是具有文化认同的城市色彩可以保留,同时允许主体对城市色彩有多角度的感知和积极理解。  相似文献   
105.
馆藏文物中的书画、古籍、档案、纺织品和竹木漆器等有机质文物,常常受到霉菌的破坏。为了解文物库房有机质文物中霉菌病害现状,寻找适合的防治方法,利用显微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四个库房内文物材料与囊匣上滋生的霉菌进行采样、培养、分离和鉴定。实验分离出的14株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6个属,包括毛壳菌属(Chaetomium)、畸枝霉属(Malbranchea)、曲霉属(Aspergillus)、派伦霉属(Peyronellaea)和枝孢属(Cladosporium)等,其中毛壳菌属数量最多,曲霉属次之,多数为能对文物产生危害的常见菌种,亟待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实验结果可为今后霉菌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6.
Against all odds, in uncertain and violent times, Colombian women are mobilising for peace. They do so even when they face ongoing violence and personal threats from a variety of armed actors. Despite a well-established tradition of studying women’s social movements in times of conflict, there is a lacuna when it comes to analysing feminism as a mobilisation strategy. This article uses the case study of the League of Displaced Women, the Liga de Mujeres Desplazadas (LMD) to illustrate the utility of Zulver’s High Risk Feminism framework to explain how and why women chose to build the City of Women, despite the real and threatened danger that this implied. The article narrates the history of the LMD, from its foundations in a geography of marginality to its creation of a space of resistance for displaced women and their families. In all, this articles demonstrates how feminist resistance has not only become a way of life for the women of the LMD, but also a strategy for creating pockets of safe places in the midst of a conflict zone.  相似文献   
107.
In 2009, the Sino-Japanese Joint Archaeological Team recovered the large-sized rammed-earthBuilding Foundation Ⅲ in the south of the Northern Wei palace city. This foundation is located to the north of ChangheGale and Building Foundation Ⅱ and the due south of Taiji Hall. It is the main body of a hall-typed architectureconsisting of the large-sized rammed-earth foundation, the rammed-earth partitions and column network composed oframmed-earth plinths and column pits. The side doors on the eastern and wester...  相似文献   
108.
In March through June 2010, new coring and excav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the Daxinzhuang Site in Jinan City , by which a new cemetery from the later stage of the early phase of the Shang Dynasty to the later phase of the Shang Dynasty was recovered. Among the excavated tombs, Tomb No. 139 is the largest one: it is an earthen shaft tomb with tiers around the bottom, on which human victims were found. The burial furniture was one coffin and one outer coffin, beneath which waist pit was recovered. Plenty of gr...  相似文献   
109.
意象与现实:宋代城市等级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数量是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不少学者在论著中,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他们关于宋代城市等级的看法,研究思路都是通过广泛搜集文献记载中偶存的宋代城市人口数据的片断信息,归纳得出结论,但相互间歧见颇大。其实,宋人关于城市人口规模的表述更多地是出于意象,宋人的这种意象,与其说主要依据于实际人口数量,不如说依据于城市的行政地位,因此在时人意象中城市规模的差序格局就形成了都城百万家、路治十万家、州军与重要县城万家以及一般县城数千家这样几个等级分明的序列。这说明至少就某种程度而言,在两宋士人的心目中,城市的行政地位比它们的实际规模更为重要。讨论宋代城市发展史不应忽视这一史实。  相似文献   
110.
“老牛坡类型远古文化”遗存的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原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其主体属于客省庄文化的范畴,在二里头文化第三、四期时,这类遗存受到了二里头文化和东下冯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