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7篇 |
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13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163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64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66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低碳旅游:旅游产业生态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旅游业中发展低碳经济与旅游产业生态化其本质是一致的,核心是旅游产业系统的生态化;构造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并形成物质、能源输入输出平衡的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全程生态化;旅游产业生态化是一个渐进和反生态性特征日趋削弱、生态性特征逐渐加强的过程。\"低碳旅游\"的核心是通过在旅游业内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一种缓解旅游生态环境压力的新技术经济范式,是促进旅游产业生态化的战略选择和重要途径。需要因势利导地利用产品导向、环境管理、延伸生产者责任、环境伦理导向、应用科学技术等的策略促进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2.
深圳与全国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基于人口迁移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圳工业化过程中同全国各省区建立起了资金、技术、市场以及人才(包括劳动力)方面的广泛联系。本文基于外来人口指标,构建了深圳户籍人口迁移模型,并加以测度及分析,从人口迁移角度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深圳同全国各省区经济联系强度与两地的人口规模成正比;其次,与两地的交通距离成反比;第三,深圳与全国的经济联系呈辐射状的圈层结构;第四,外来户籍人口数与两地收入差距相关性不明显。进而分析了形成这种联系格局的其他影响因素,并对深圳加强与全国区域经济联系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3.
114.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东亚经济发展模式。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产生、特点及其局限性。然后,进一步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加速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东亚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东亚发展模式与这次东亚经济危机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最后,对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与变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5.
广东五邑地区以潭江流域为中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但该地的政区边界却打破了自然山川的界限。从明代到清初顺治年间,为了应对以民变为首的地方政治危机,朝廷先后在潭江流域设置了恩平、新宁、开平三县。这些县级政区的边界大致与潭江流域的地理分界线重合,地理单元的独立性开始作用于政区划界中。清代雍乾年间,形成了新会、鹤山、新宁、开平、恩平五县分治潭江流域的格局。同时,随着新会县核心政区地位的巩固,流域内各县整合为一个统县政区的倾向开始加强,为后世潭江流域的政区整合奠定基础。明清时期潭江流域的政区变迁体现了地理环境和地方政治局势在政区格局形成过程中的根本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6.
117.
区位机遇与地区经济发展——以长三角城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位机遇是指通过优化空间关系,促进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各种机会。它具有明显时空差异性,是激活区位优势的强大引擎。文中采用2005年长三角城市的经济总量、非农业人口、二、三产业比重、外资总额、地区经济强度等5个指标,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出16个城市的综合规模指数。据此,将长三角16个城市分成3个层次,并分析了各个层次的区位机遇。最后,文中以高速公路时代和跨海大桥时代为实证研究,辅以湖州、舟山、南通为例作翔实的分析,进一步证实区位机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8.
河口港城市形态演变的分析研究——兼论宁波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在对港口城市形态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港口城市形态的演变机制和河口港城市形态的演变规律。并且通过对宁波城市形态历史演变的实证分析,结合宁波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宁波城市形态的合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9.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区划分研究——兼论中美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中国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根据2002年数据对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区进行了重新划分。从划分的结果看,后者与前者相比发生较大变化。而中国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对这种变化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性,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中美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为中国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