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41.
故宫乾隆花园内的古华轩外檐落地罩是北方地区建筑装修使用大漆工艺的罕见案例。为探明其装饰层材料工艺做法,综合利用光学显微分析、免疫荧光染色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多种技术,结合传统漆作文献记载和清宫档案,详细厘清了装饰层的材料组分、制作工艺及营缮历史。研究表明,古华轩落地罩保存了八个时期的装饰层,整体使用调入桐油的大漆髹饰,不同时期的黑漆分别采取添加炭黑、添加铁盐两种方法制得。金饰做法包括描金、贴金两种。初始营缮工艺为捎当灰—布漆—漆灰—黑漆—色漆—金饰;重缮时做法相对简化,并将原先的一色金改为两色金。  相似文献   
542.
543.
陕西境内遗址出土后短时间内表面产生白色物质CaSO42H2O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本研究利用土柱模拟遗址出土后表面产生CaSO42H2O的过程,通过监测土柱中土壤的湿度、含盐量及离子变化综合分析CaSO42H2O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遗址出土后形成了新的界面层,在蒸发的作用下,地下水沿土壤孔隙向上迁移,同时将可溶盐带入土壤中,表面的可溶盐含量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后不再增加,实验后测得表面土壤中的Ca2+和SO2-4是原始土壤的数十倍,说明遗址表面产生CaSO42H2O是水盐运移的结果。本研究可为遗址出土后预防CaSO42H2O的产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44.
孔隙不仅是纤维骨架的一部分,也是外界物质进出的重要通道。目前,关于古代丝织品纳米孔隙结构的相关研究极少,仅有孔径一项评价指标,较为单一。实验采用红外光谱法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研究古代丝织品的降解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表征蚕丝纤维内部固有的孔隙结构,首次从孔形、孔径分布、比表面积、孔体积、平均孔径、分形维数等多个角度对古代丝织品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现代丝织品相比,清代黄山样品、北宋南陵样品及战国郴州样品的劣化程度依次加深。孔结构分析显示,所有样品中同时含有狭缝形孔和圆筒形孔,孔隙具有连续性,表明蚕丝内部存在复杂的多级结构。其中,劣化程度较高的北宋和战国样品内部存在更多的大孔或开放性孔隙。Barrett-Joyner-Halenda(BJH)法和非定域密度泛函(NLDFT)法的研究结果显示,样品孔隙以介孔为主,孔径主要分布在20 nm以下,最可几孔径基本稳定在2.8 nm左右,为蚕丝内部的有序孔。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研究结果表明,劣化程度较轻的黄山样品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其孔体积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小孔,南陵样品和郴州样品孔体积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大孔。分形维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