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0篇
  202篇
  2025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宁夏姚河塬遗址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西周封国都邑性城址,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红色粉末物质。本研究对部分红色粉末样品进行拉曼和粉晶X射线衍射(XRD)分析后,大部分样品鉴定为朱砂,仅一例样品鉴定为赤铁矿。对姚河塬城址出土朱砂进行硫同位素检测分析发现该遗址的朱砂硫同位素值较为集中,可能来自同一产地。与我国其他遗址出土朱砂的硫同位素值比较后发现,除个别遗址外,周代各遗址出土朱砂的硫同位素值都非常接近,其原因需要更多遗址的数据以及其他证据(如汞同位素)来共同验证。  相似文献   
152.
为了探讨九成宫出土铁器严重锈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铁器文物研究设计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法和最佳保存条件,采用X-衍射粉末法分析九成宫出土的11件铁器的锈蚀产物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锈蚀产物的主要成分为α、β、γ三种不同构型的碱式氧化铁和Fe3O4。这是铁器铁碳合金成分Fe-C活性差异引起析氢、吸氧、差异充气等电化学腐蚀产生结构疏松,在九成宫特别潮湿环境中H2O、O2、空气中有害气体不断渗入,铁器粘附土层中溶盐及尘埃中酸、碱、盐溶于铁器表面水膜而进行长期贴附电化学腐蚀的结果。据此,研究设计出对锈蚀严重的出土铁器进行松土,缓蚀松土,络合法除沉积物,冷热交换法脱盐,最后进行缓蚀防腐加固及表面隔氧、防潮、防有害气体的表面封护保护方案。按此方案保护处理了17件锈蚀严重的铁器,保护效果很好,可以作为其它铁器文物保护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3.
The formation of reference groups comprises an important procedure in chemical provenance studies of archaeological pottery. Material from ancient kilns is thought to be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reference groups, as it comprises a definite unit of past production. Pottery from the Late Minoan IA kiln excavated at Kommos, Crete was analysed in order to produce a reference group in this important area of Minoan ceramic production.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combination of techniques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the chemistry, mineralogy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ceramic body. Initially, the study was unable to establish, in a straightforward manner, a chemical reference group. Different ceramic pastes and a range of selective alterations and contaminations, affected by variable firing temperatures and burial environment, were shown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compositional variability. Procedures are described to compensate for such alterations and the perturbations in the data that they produce.  相似文献   
154.
为了解宝鸡益门二号墓出土的红色粉末的化学组成及作用,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其配备的能谱仪(EDS),对它们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红色粉末为纯朱砂。它对墓藏中的尸体和棺木有防虫防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5.
铁器文物保护中锈层化学稳定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土铁器文物在脱盐清洗后,运用化学稳定转化处理的方法将表面不稳定的铁锈转化成稳定、致密的锈层,然后进行钝化封闭,提高耐蚀性,最后进行防锈封护和表面消光处理。通过各种腐蚀性能测试,证明耐腐蚀性能有显著提高,综合处理的结果达到了文物铁器的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156.
为探讨新型防霉剂CM-1在丝织品保护中的效果,通过抑菌活性和模拟环境加速老化实验,检验了其用于丝织品保护中的生物活性,皿内抑菌实验表明防霉剂有很好的生物活性,且具广谱性。结合多种仪器分析,通过热老化、光老化、酸碱水解老化等方法验证防霉剂对丝织品后期安全性影响。结果表明,防霉剂能有效抑制丝织品褪色,红外光谱显示样品的化学结构没有变化,扫描电镜结果说明防霉剂可使样品对抗热老化,对样品表面有保护作用,拉力试验和X-射线衍射论证了防霉剂对丝织品的拉力强度和结晶度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7.
永乐宫原位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建于1247—1368年,是为纪念吕洞宾而修建的。其壁画绘制700多年来,历经多次自然灾害和修缮,还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整体搬迁,目前壁画已出现常见的颜料层起甲、脱落、粉化等病害,还存在拼接缝开裂起翘,表层画面受污染变色的状况。由于早期切割、搬迁和修复的大量介入,现存壁画表面及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永乐宫在搬迁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少量壁画残块,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永乐宫壁画的原始状态,是研究早期壁画材料和工艺信息的重要的和极有价值的样本。对此,针对取自永乐宫的11块壁画残块的微量样品,通过光学显微镜(OM)、剖面分析(cross-section analysis)、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等多种分析手段,对其制作材料和工艺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并取得了其相关壁画地仗、颜料材质及绘制壁画层位的信息,为永乐宫壁画的科学保护和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8.
为探讨济南运署街汉代铁工场遗址的性质和冶炼技术,应用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热膨胀测温等方法,对遗址出土的部分遗物进行了相关分析。结合出土实物和测试结果,可以推断运署街遗址是汉代一处兼有冶炼和铸造的铁作坊。陶范、耐火砖、铁渣及矿石原料等冶铸遗物的分析指出,当时的矿石分选、加工、冶炼、铸造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冶铁业的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159.
为分析判断齐家文化玉器的材质,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对宁夏博物馆藏5件齐家文化玉器进行无损检测分析。结果表明,5件玉器所含元素及相对含量与和田玉相似。再借助齐家文化历史史料的有关信息,可推断为和田玉成分;利用拉曼光谱技术测得5件样品的拉曼光谱图,通过与和田玉样品拉曼光谱图比对,最强及次强特征峰位整体与之相似。可以明显看到透闪石矿物的特征峰,两种检测分析结果相互验证。研究结果为探索齐家文化玉器的玉质和玉料来源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准确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0.
为说明敦煌莫高窟第85窟颜料目前所处的状态,用色度计和CIE1976年表色系统进行选点监测,并进行X—衍射分析。分析、监测结果表明,第85窟颜料有7种颜色,其中绿色颜料是最稳定的一种。颜色的色度值不仅反映了颜料当前所处的状态,而且对了解古代画师调色、技法、配比等提供一定的线索。这些信息对保护修复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