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4篇
  免费   81篇
  5845篇
  2025年   14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533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稻盛和夫是日本京瓷集团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2001年3月的年营业额超过4兆日元(大约为2700亿元人民币)、税前利润达4500亿日元(大约为300亿元人民币)”。^[1](P3)是什么使稻盛和夫在经营上成就这一辉煌伟业的呢?这便是,由以“敬天爱人”的基本思想为核心构架而成的稻盛经营哲学;以及靠商业伦理道德成为赢家的超凡境界。  相似文献   
922.
1961年美蒋关于外蒙古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小松 《史学月刊》2003,22(1):61-65
20世纪60年代,国际社会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力量日益增加,为了阻止中国进入联合国,美国搬出外蒙古问题,企图通过让外蒙古进入联合国这一“迂回”手法,达到保护国民党席位的目的。在策划该计划的过程中,美蒋发生了激烈争吵。经过数轮讨价还价,美蒋最终达成妥协,从而为外蒙古进入联合国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923.
论近代中国北方外向型经济的兴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代以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逐步由传统的农、牧、工、商业经济向现代外向型经济转变。这一嬗变与北方沿海港口尤其是天津港的开埠和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天津进出口结构的变化,则是北方社会经济这种变迁的主要体现。通过港口与腹地间经济的互动作用,近代北方外向型经济体系逐步架构起来。  相似文献   
924.
有关东汉侍廷里父老(亻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金光 《史学月刊》2003,(10):17-25
东汉侍廷里父老僤约束石券,是我们所知道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乡里民约。约束文透露出了当时的乡里社会同其前后相比自有其特殊性的信息。国家政府必须依赖和通过父老者流的民间社会领袖人物来确立一种乡村社会秩序,国家政权虽然通过行政组织控制着乡村,然乡里实具有半自治的性质。  相似文献   
925.
张思 《史学月刊》2003,2(11):82-93
19世纪末,直鲁农村手工纺织业在外国棉制品的冲击下经历了一个严重衰落的低谷,也迎来与国内发达地区并驾齐驱、与机器棉制品比肩竞争的发展转机,这一曲折经历包含着极为复杂交错的层面。一些学者关于洋布、洋货未能打入华北内地、甚至纠缠于“帝国主义是现实还是神话”的看法值得商榷;“封建、落后”的农村经济在突来的冲击面前所表现出的强韧性和对抗能力,在机遇面前所显示出的与时俱进的品质以及对新技术和新生产方式的持续容纳能力也同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26.
可持续发展思想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二勋  秦耀辰 《史学月刊》2003,(11):109-116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与自然关系认知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和飞跃,是人类痛定思痛后的明智抉择。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经历了人和自然的原始统一、农业文明时代朴素的“天人合一”、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冲突和生态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等几个主要阶段。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理想与追求,也是人类生存、延续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27.
南阳丰泰墓地的时间跨度由战国晚期至东汉晚期,其文化内涵在器物形态、组合特征、墓葬结构等方面都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战国晚期,南阳地区政权更迭频繁,韩、楚、秦的文化势力也因此相继出现,共存发展,至战国末期形成了融三者于一体的新型仿铜陶礼器组合,并在秦汉时期迅速发展,成为主流的文明形态。与此同时,以双耳罐为代表的楚系地方文明不绝如缕,顽强生存。两者共同构成了秦汉文明的基础。这种新型仿铜陶礼器文明自身的发展变化,及其与楚系地方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印证了秦汉中央集权政治统治力的强弱变化,以及秦汉社会盛衰的历程。西汉晚期以后开始流行的模型明器,则昭示着新的丧葬观念、丧葬礼仪的诞生。  相似文献   
928.
进入"十二五"后,文物保护领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其中,科学和技术成果转化问题受到了高度关注,成为当前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目前,由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的特殊性和相关领域科技事业发展的阶段性,文化遗产保护科技供给与需求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针对这种状况,国家应建立激励评价体制,促进文博系统内外的合作,保证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  相似文献   
929.
王克飞  霍强  何汉生 《江汉考古》2012,(2):23-32,135,137
江苏镇江花山湾古城遗址位于镇江市区东北花山湾的丘陵土岗上,城垣依山加筑夯土而成,1984、1991年曾先后两次对该城址进行了考古发掘。2010年,镇江博物馆再次对其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发掘面积114平方米,分为东城垣和城内2个发掘区域,在东城垣发现了1处城门遗迹,推断其为史料记载的唐宋罗城"新开门",并判断城门始建于唐代晚期,宋代加筑,南宋时废弃。  相似文献   
930.
湖北随州市叶家山西周墓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叶家山西周墓地共发现墓葬65座和马坑1座。出土铜器、陶器、原始瓷器和玉器等遗物700余件套,其中部分铜器上有"曾"、"侯"、"曾侯"和"曾侯谏"等铭文。据器物形制和铜器铭文,该墓地是西周早期曾侯的家族墓地。这对研究汉东西周早期曾鄂、曾楚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