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A recurrent problem for scholars who investigate traditional and historical clothing is the measuring of items of clothing and subsequent pattern construction. The challenge is to produce exact data without damaging the item. The main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 new procedure for establishing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and the corresponding two‐dimensional pattern for items of skin clothing that are not flat. The new method is non‐destructive, and also accurate and fast. Furthermore,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mor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pattern doc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Their weaknesses and strengths are also assessed.  相似文献   
42.
43.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闽中诗人何梅生(振岱)、刘龙生(敬)、高颖生结成“三生会”,不时聚会咏唱。高颖生《还粹集》刻成,赠我祖父刘敬一部,祖父在集中有批语,我年少时亲见过。此集旱已遗失,不料而今被福建图书馆找到。消息传来,惊喜不已,勾起对三位诗老昔日风采的回寸乙。  相似文献   
44.
<杂剧三集>是清初邹式金、邹漪父子共同编选.身为遗民的邹式金在编选思想方面制定了宏观上的编选规划;而编辑出版经验丰富的邹漪,在具体的编刊事务上可能付出了更多的努力.编选者重杂剧轻传奇的美学观念,既规制了该书编选的基本原则,又寄寓了以剧存史、接续"盛明"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45.
三峡地区土坑洞室墓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在分析三峡地区土坑洞室墓的基本特征与年代的基础上,通过与中国西北地区发现的洞室墓进行比较,认为土坑洞室墓是唐代晚期至北宋时期出现于三峡地区的一种重要化现象,它与中国西北地区同时期的洞室墓存在密切联系,可能是回鹘人的遗存,进一步证明了三峡地区古代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46.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收录诔文范围甚广,片言只语皆予以采入,乃至有存目者,为我们研究先唐诔文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由于文献浩繁,难免有所遗漏。兹就闻见所及,为之补遗。  相似文献   
47.
夏鼐对稻、粟、小麦、番薯,人类食物的起源;蚕、桑、丝绸人类衣着实物;马、车马坑人类出行工具等作了深入的研究,阐述了古代农业的发展与实践,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相似文献   
48.
本通过对考古发现的长江三峡渔具和鱼类遗骸的统计分析,将该区域内夏商周时期的渔业生产分为东、西两大区域,并对两区的鱼具及鱼类进行归纳、分析和比较,指出研究先秦渔业,对认识三峡古代化、中国渔业史和鱼类生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赤壁古家岭东吴墓位于赤壁市赤壁镇芦林畈村三组,当地村民在兴建住房时发现。该墓规模较大,级别较高,墓室形制结构保存比较完整,虽经两次遭受盗掘,但出土陶器仍较丰富,是研究三国东吴时期考古学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0.
李小波 《旅游科学》2006,20(1):12-17
三峡工程淹没区的文物多达1200余处,三峡文物的保护和抢救性发掘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文物工程。目前,135米蓄水区的文物考古成果已经全面验收。众多的考古成果不仅为认识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新的视野,也为三峡旅游开发开辟了新的思路。本文以考古学新证据揭示三峡文化的深层结构,提出了考古成果向旅游产品的转化途径,对新三峡遗产廊道的时空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