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篇
  免费   12篇
  11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商王朝东征与商夷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昭峰 《考古》2012,(2):61-75,109
商王朝东征始自中商仲丁时期,此后直至商末,商王朝持续对东方夷族用兵。商王朝东征对商代的历史和商夷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推动夷族商化,二是商夷之间长期对峙,并导致夷族内部的分化。中商时期商王朝东征是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并掠夺资源,晚商时期几次大规模的东征是征伐不服于商王朝的以人方为代表的东夷族。  相似文献   
992.
恤刑制度是指我国古代封建国家在诉讼中给予老、幼、残、鳏、寡、孤、独等社会弱势群体特殊保护的法律制度。恤刑的对象主要是70岁以上的老人、未满10岁的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等。恤刑制度体现了统治者的仁政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定罪量刑、诉讼程序、刑罚执行等方面。我国已出土的《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书令》记载了汉律对于老年人、残疾人及其他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的法律规定和部分案例。  相似文献   
993.
儒家提倡“君子之风”,也就是“君子人格”,它具有多种特质,而“内圣外王”的完美人格是最高理想.“致良知”是成就理想人格的基本功夫.古今中外,对人格类型作了不同分类.王阳明倡导良知之学,认为人人心中具有良知本体.无论地位高低、职业殊异,只要立志、努力,都可以成为一个有德性人格的人.这正是“致良知”的巨大魅力所在,也是“君子人格”的巨大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94.
司马迁著成伟大的史学名著《史记》,不仅得益于西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强盛的社会条件,承袭了先秦以来史学发展积累的成就,而且还从西汉大赋的精神气度、文章结构、创作手法获得启示与借鉴。大赋在西汉十分兴盛,备受统治者青睐,司马迁也极其推重大赋。《史记》的创作学习了大赋“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和“包括宇宙,总览人物”的恢宏气势,借鉴了大赋有系统地归类式描述结构,也受到大赋夸饰、渲染写作文风的影响。这些都是史学界尚未探讨而应当引为注意的。  相似文献   
995.
二十世纪初期,《诗经》研究从学视角审视传统《诗经》学,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传统《诗经》学里没有学性研究。当前学从经学与学关系视角解构传统《诗经》学,得出的结论是传统《诗经》学有学研究,但对传统《诗经》学学研究的起点却众说纷纭。对传统《诗经》学学研究认识的分歧,究其根由,在于缺乏一个统一的《诗经》“学研究”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996.
在诸史书目录志所著录的南朝共十部妇人集中,刘宋时殷淳撰《妇人集》与《妇人诗集》可以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女性作品总集,不仅开创了我国文学编纂史上撰辑女性总集的风气,并影响到从南朝梁至清代系列女性作品总集的编纂。《妇人集》的内容虽然只残存于《世说新语》、《太平御览》等书中,但已可见出撰者对待女性创作的肯定意识和前瞻心态,亦可见出汉魏六朝女性作者的文才文论与群体风貌。  相似文献   
997.
戴季陶是孙中山逝世后最早对三民主义进行解释者。大陆学术界对此问题多沿袭传统观点,对其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研究此问题应该摆脱意识形态的困扰,回归学术研究的层面。"戴季陶主义"的产生,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是国民党党内斗争的结果,戴季陶个人也起了重要作用。戴季陶的三民主义观包含了对三民主义的解释,也包含了他自行发挥的反共理论。"戴季陶主义"引起了国民党右派的共鸣,为后来的"清党"奠定了理论基础,进行了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998.
一些大型辞书在佛教成语的收录过程中,往往以中土文献为源,结果导致误释成语本义、义项设立不全等问题。文章以《汉语大词典》等四部大型辞书收录情况为基础,结合中土、佛教文献,对“半路出家”等六条成语进行源流演变、释义及义项设立等方面的考释。  相似文献   
999.
故宫博物院所藏旧称为"邐簋"或"簋"的殷代青铜簋,其铭虽简,但言深意远,语境复杂。作者细致释读剖析铭文,认为作器者应为"京",此器似应称作"京簋"。此外,本文进一步讨论了铭文中牵涉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The evacuation of Dutch children during the so-called ‘Hunger Winter’ of 1944/1945 is one of the canonized stories of the German occupation of the Netherlands. In the most common version of the story, a Dutch interdenominational organization managed to evacuate 40,000 to 50,000 starving children from the urbanized and famished west to the agrarian north-east region of the country, whilst being constantly obstructed by German and Dutch National Socialist authorities. This article challenges this well-known representation of the child evacuations, arguing that it was largely a narrative constructed in the post-war period. Contrary to popular beliefs,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the evacuations were in fact supported by the German occupier. Most important for the success of the evacuations, however, was the co-operation of tens of thousands of ordinary Dutch citizens, regardless of their religious or political views. These two observations not only challenge Dutch historiography, but also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on the presumed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e Dutch food cri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