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4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10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132篇 |
2012年 | 65篇 |
2011年 | 70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毅铭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1):67-81
丝绸之路的具体路径是学界在中外交流领域长期关注的焦点.张骞凿空之时,正是帕提亚帝国疆域大扩张时期,从两河流域到中亚的道路基本在其控制之下.从西到东,帕提亚帝国的领土可分为三大区域:亚述一巴比伦尼亚地区、伊朗高原上的波斯腹地以及赫卡尼亚以东的不稳定控制地域.自亚历山大东征至四大帝国并立时的1-2世纪,帕提亚帝国境内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王盛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5):65-67
汉魏六朝石刻语料数量丰富。而且极具时代特色。在词汇研究上意义重大。考释其中的词语,有利于碑的疏通理解,可以弥补辞书用例的漏缺,对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甚至全面认识这一时期语言的全貌也有积极的作用。本选取汉魏六朝石刻若干词条,采用排比例证、词义溯源、结构分析等方法进行考释,希望能对前贤或辞书的成说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13.
14.
根据出土文献材料,<离骚>中的"謇謇"当读作"讦讦",意思是"直言不讳";"复"字为衍文;"泽"为"臭"字之误;"脩"为"循"之误 相似文献
15.
杨兆贵 《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2009,(3)
《鹖冠子·博选》篇写于秦代,其主要思想是五至论。本文由该篇入手,探讨五至论的理论渊源,五至论所涉及的先秦诸子帝道、王道、霸道说,以及各学派对帝道、王道、霸道的不同看法,并对产生此三道说的时代背景做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清代塞外围场格局与动物资源盛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珍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24(1)
清代的塞外围场,建于山深林茂之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地域相连,功能各异,政治军事地位十分重要。清皇室决定着围场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占有形式,康乾时期不间断的军事演练式的行围对围场动物资源衰减有重要影响,嘉道停围后,骑射演武的军事功能荡然无存,但动物资源衰减依旧势不可遏。塞外围场分布格局、资源存在结构及分配形式改变,围场体系完结。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封建社会,曾多次出现过女主临朝,女主临朝具有重用外戚、手段残酷、宠幸宦臣的特征;而女主临朝的原因大概有皇帝体弱多病、昏庸荒淫,嗣君年幼、不能亲政,后妃本人具有政治才能等。 相似文献
18.
裘晓兰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9,(1):61-67
作为日本华侨社会的主要教育设施,华侨学校不仅为华侨子弟的教育做出了贡献,也为整个华侨社会的统合和稳定发展以及中日文化的交流立下了汗马功劳。华侨学校具有持日本国籍的学生增多、学生总体趋向多元化,毕业生去向以升人日本学校为主流,以民族教育和升学教育为两大教学目标及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观念等特点。但由于华侨学校长期处于边缘化的法律地位,故在学生入学、升学及学校财政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华侨学校教育活动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20.
Daoxuan HUANG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2016,10(2):133-157
During the Chines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made great progress in its cultivation of cadres. The favorable environment of the National United Front made it possible for the CCP to successfully train a large number of cadres with intellectual backgrounds while continuously using and promoting those who came from worker or peasant backgrounds. By so doing, the CCP raised the quality of its cadres. The CCP’s cultivation of its cadres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was a systematic undertaking, with interrelated and mutually reinforcing components of education, training, examination, criticism, and self-criticism. Based on cadre self-consciousness and training, a regularized yet not rigid process of cadre cultivation was established.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e CCP also launched a rectification campaign (Zhengfeng yundong) to further unify and transform the Party. This important movement also left a deep mark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mmunist cadr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