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6篇
  免费   5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明末清初,宜兴外销茶壶应市场需求,销往东南亚及欧洲。销往东南亚的茶壶应不同文化传统而发展其当地特色,也反映了华人在东南亚之饮茶文化;销往欧洲的茶壶,风格大异于内销茶壶,且促成了欧洲瓷器的创制。  相似文献   
96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代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本质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五个方面特点: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生动鲜活的传承形态、文化独特的传承土壤、藏量丰厚的传承领域、与时俱进的传承变异。探究这些特点,可以加深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保护的理解。  相似文献   
963.
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的文明结晶,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精神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依托于物质载体。文化遗产兼具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因素: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互相作用。认清两种文化遗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64.
以宜兴为中国陶业经济文化典型,从社会文化学和遗产学角度,对其6000年陶业生产活动进行分析梳理和分期归纳,从中提炼出宜兴陶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概念;陶业文化遗产对当代宜兴甚而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振兴宜兴和中国陶业经济文化有着重要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965.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宁 《攀登》2009,28(1):129-13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开始在中国悄然兴起,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转型时期,也面临着理想与价值的重建这一重大问题。为此,本文在考察和分析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表现以及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后,提出注意吸收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积极内容,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和帮助大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追求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开展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66.
秦学勤 《攀登》2009,28(2):114-120
青藏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问题,牵动着该区域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以文化教育与社会经济等诸多变量的内层关联为视角,是研究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切入点。由此,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青藏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成为实现该区域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和纽带。  相似文献   
967.
区域历史文化传承与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金培 《攀登》2009,28(6):115-118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化不失为一种有效保护传统区域文化的明智选择。然而,我国当前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化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从思想观念、运行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才能尽快实现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向区域文化产业优势的转换。  相似文献   
968.
利戴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利城遗址的一部分,整个遗址面积约60万平方米.利戴遗址以龙山文化遗存为主,此次清理的5座灰坑及1座半地穴式房址均为龙山文化遗迹,其中出土陶、石、蚌器38件.从出土的器物看,该遗址龙山文化遗存的文化面貌与潍坊姚官庄、鲁家口和青州凤凰台相类似,其年代约为龙山文化早期偏晚阶段并一直延续到龙山文化晚期.  相似文献   
969.
过去学术界认为楚文化西界止于巴东,巴楚交界于巫山。然近年来峡江地区所发掘出的楚文化遗存却显示楚人在战国中期已到达云阳、忠县等地,生动地再现了东周时期巴楚关系的变化。二者之间关系的变化,是由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决定的。  相似文献   
970.
本文在2002~2003年度井沟子西区墓地两次发掘所获材料的基础上,用文化因素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井沟子西区墓地的文化成分构成及以井沟子西区基地遗存为代表的井沟子类型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