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隋代卷》中的河南三地有值得商榷之处。隋代洛州堙阳县曾经移治,郑州内牟、圃田、郏城三县因移治而关系复杂,陕州阌乡、湖城县的合并也伴随着移治现象。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宋神宗熙宁、元丰时期 ,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台呈现出一种畸形状态。具体表现为 :三院御史中地位较高的侍御史极少除授 ,殿中侍御史全无 ,监察御史亦几乎全属试用性质的“里行” ,并有长期建员不足、任期太短、迁罢太速的现象。出现这种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仁宗以来严密的御史选任制度遭到全面破坏则是最直接的因素。这一现象的出现亦非偶然 ,乃当时变法者有意为之。王安石诸人为实施变法而控制御史台 ,似无可厚非 ,但严重破坏了监察制度 ,开了权臣操纵御史的先例 ,对宋代政治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斯图亚特王朝早期(1603-1642),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与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代表的议会之间围绕着王室财政、宗教、外交及议会自身权利等问题,由矛盾到冲突,再到决裂,呈现逐步升级之态势。从斗争全过程来看,王权与议会斗争的实质是主权之争,而以议会处于强势为特征。议会之所以能在斗争中处于强势地位,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斗争的推动。 相似文献
107.
108.
刘彦威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3):1-9,68
本文通过西汉王朝的辖区设治与军事戍防的探述,揭示该王朝经邦治国的若干层面及其利弊得失。文中探述表明,西汉更秦而立,开创了早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非凡业绩,作为经邦治国的重要领域,其辖区设治与军事戍防的建树和成功的一面,直接促进了国内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繁荣发展,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前进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同时也应该看到,西汉王朝弊政的产生和积累,最后加速其灭亡的教训也是深刻的,值得加以总结、吸取。 相似文献
109.
郑州大师姑城址是一座夏代晚期古城。其性质既不是夏都斟寻,也非夏王朝东部的军事重镇,更与韦、顾等方国都城无关。根据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进行综合考察,我们认为它很有可能就是昆吾之城。 相似文献
110.
珠江三角洲城际间运输联系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各主要城市之间客、货流量的空间分布形态,就珠江三角洲的整体交通运输形势而言,占第一位的是广州-东莞-深圳-香港一线。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历史、社会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最初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目前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使穗港沿线成为珠江三角洲成型的交通运输走廊。同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空间运输联系具有强烈的广州指向性,目前尚未形成走廊的网络模式,对整体珠三角的发展并非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