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71.
黄林纳 《中原文物》2012,(2):104-108
2011年12月21~23日由河南博物与台北历史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海峡两岸——中原两周列国考古与文化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开幕,来自海峡两岸各地的学者参加此次会议。会议总结了两岸学者对辉县琉璃阁甲乙墓的研究成果,回顾了近十多年来两周考古的新发现,讨论了学术界目前关于两周考古的热点问题。此次会议是两岸携手对甲乙墓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是对近十多年来两周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的一个检阅和总结。  相似文献   
72.
文物修复保护及研究是一项涵盖多学科、多因素的系统性工作,不同文物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文化价值和病害情况等都有其独特性。对文物的观察和研究,既能够发现、研究其中有价值的问题,又能够决定如何具体开展文物修复保护工作。本文以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件宋代铜凤凰修复保护及研究工作为例,以时间发展和问题递进两个方面为顺序,对铜凤凰进行了信息调查、元素成分、形态结构、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综合研究,科学地、具体地、整体地分析在此项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解决方案并加以实施,对问题的发现过程与形成因素给出尽可能详细的解释,直观呈现对这件文物完整的修复保护及研究。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思考使用问题导向思维作为文物修复保护中开展工作的底层逻辑,使所做工作都尽可能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73.
敦煌文献及壁画中珍藏着一批讲究公共卫生、爱护环境的史料,生动地体现了唐宋时期人们对良好卫生习俗追求。这些习俗包括爱护水源、注重水质,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勤洗衣着、梳头刷牙,沐浴健身,修建厕所、禁止随地便溺,禁止随意食用野味和生肉等。揭示、探析这些习俗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今天培育人们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疫病传播、增强人民体质健康、营造美好的城乡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亦具有积极的史鉴意义。  相似文献   
74.
也木勒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额敏县,是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考古发掘确定其为宋元时期的大型遗址。为探讨该遗址出土玻璃的成型工艺和来源,本研究以该遗址中的9个玻璃碎片作为对象,通过观察成型工艺,并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LA-ICP-AES)技术分析样品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这批素面透明的玻璃片为无模吹制而成的日常实用器皿,成分上属于钠钙玻璃体系,Na_2O含量低,K_2O含量较高,并含有P_2O_5,助熔剂可能是含有草木灰的混合碱,成分特征与同时期葱岭以西中亚地区、新疆地区生产的玻璃器相似。结合新疆同时期玻璃器发现,多是装饰简洁,出土地点等级一般的普通实用性器皿,说明玻璃器已进入平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反映出新疆地方民族政权较中原地区先融合了中西亚将玻璃器作为日常生活用具的文化,形成了与中原玻璃器功用的差异之处。研究结果为丰富国内宋元时期新疆玻璃器的研究资料,揭示新疆地区玻璃器的使用面貌,探讨宋元时期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文化交流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5.
铜铙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现较多,类型也很复杂。关于南方铜铙的年代,最早的一般断为商代,晚的为西周,也有一律断为春秋者。笔者认  相似文献   
76.
苏州城西北门阊门以西一带自然风光优美,自古以来即是达官贵人的游冶迎送之地,至明代,则逐步形成显著的城市景观。阊西地区城市化的空间过程,是以阊门附近为核心,沿水道呈放射形带状发展的。本文考察自先秦吴国建都至明清时期阊西一带城市景观的形成和发展,重点探讨明清时期阊西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职能分工所带来的景观差异。  相似文献   
77.
唐朝在突厥降户中贾胡的处理上采取把他们安置在适合生活的地方,并对之进行驱使的办法。这典型的表现在"六胡州"州城的建置及其运用之上。六胡州设于"河曲"之地的中西部一带,介于六州中的灵州、夏州之间,是指鲁、丽、塞、含、依、契等六小州。在突厥降户中,主要是贾胡降户被集体安置在这些州城之内。这些州城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的最南段一带,以及长城以北较为狭窄的地区,属于北方著名的湖泽地区,利于养马。六胡州民之所以主要由贾胡降户来组成,是因为他们具有养马等技术特长。他们在六胡州的州城内受到统治,并受驱使从事养马的工作。六胡州在高宗调露元年建置,这时唐朝正好遭遇养马大量丧失的危机,这是建置六胡州的重要原因。此外,六胡州因"以唐人为刺史",而不称羁縻州。六胡州民居于州城内的"坊"里。他们不一定都一直活动在州城之内,但应"编籍"在州城中一定区域的名称之下。  相似文献   
78.
由《玉台新咏》、《乐府诗集》中相关描述可知,六朝妇女非常注重妆容美,面部妆饰包括画黛、敷粉、涂脂、描唇、贴钿等内容,簪珥、步摇和簪、钗类饰品也非常流行,样式丰富多样,显现出贵族生活的精致与讲究。因此,借助诗词作品既可弥补正史文献的不足,也可了解时人的审美风尚,还可与实物资料相印证,展现出六朝妇女多姿多彩的生活面貌。  相似文献   
79.
"忠"、"孝"是中国古代两种最重要的道德观念,二者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基础。通常统治者往往更重视忠,但魏晋时期却由于种种原因,忠孝关系倒错,形成了"孝先于忠"的观念。  相似文献   
80.
古今沿革地理著述中,对两晋南北朝时期涪陵郡的置废、州属、领县等情况的记述,多有不实之处。实际情况是,西晋后期涪陵郡已由梁州还属益州,至南齐时仍属益州。涪陵郡在成汉前期仍由晋朝控制,在成汉后期成为争战之地,建置难以持久,最后被少数民族首领控制。东晋平定成汉后,在巴郡枳县设涪陵郡,属于侨郡,但不久恢复了实郡,以后各朝仍置涪陵郡。晋、宋涪陵郡的领县数目难以确认,但涪陵县及其以北的汉葭、汉平县当为其辖县。梁朝时,当地少数民族又脱离朝廷控制,梁至北周涪陵郡仅领汉平一县。涪陵郡曾寄治于巴郡枳县,但枳县始终都属于巴郡,而不曾为涪陵郡属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