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烧结粘土砖作为中国古建筑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现有的机械物理性能检测方法多为破坏性的,采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法则可以最大程度保证砖的完整性。因此,本工作对比了试验台、砖表面平整度以及砖湿度等客观条件对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法的影响,确定了超声波法检测古代粘土砖性能的操作流程。在初步测定采自山西南部及香港某古建筑的砖性能后发现,超声波无损技术可以标定砖的机械物理性能,并能判断同类型砖的不同劣化程度。超声波无损检测过程可以很好地保证古代砖的完整性,不会对古建筑造成破坏,而且具有便携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无损检测是可以推广应用的古建筑勘察及质量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62.
烧土制品作为最早的人工建筑材料,使人类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然而,学界关于烧土建筑的成因存在人为烘烤处理、缘自火焚、废弃习俗等多种观点。通过科技手段研究烧土制品的过火温度,有助于科学分析烧土建筑的成因,探讨与之相关的建筑工艺,丰富史前建筑史研究。磁学研究表明,考古遗址中的土壤及其他沉积物在受热后新生成了磁铁矿、磁赤铁矿等强磁性矿物导致磁性显著增强,且矿物成分和磁性几乎不会再发生变化;但当重烧的温度接近或大于原始烧成温度时,样品中原始矿物的破坏或新矿物的生成,会引起矿物磁性的改变。基于这一原理,实验室内分析受热黏土的磁化率随再加热温度的变化特征,可反映烧土制品的过火温度。苏家村遗址是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中期早段一处重要的聚落遗址,遗址中第5层为厚约20~40 cm的红烧土层且覆盖整个遗址,推测为房屋倒塌造成的建筑垃圾堆积层或人为堆积层,出土大量烧土块。本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和磁化率法等对苏家村遗址出土的烧土样品开展了组成及构造特征和样品的过火温度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苏家村遗址烧土样品中的白灰层中人为地添加了白色陶土原料,土层中有意地添加了植物残骸作... 相似文献
63.
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先民将制陶技术运用于房屋建筑中,发展了一系列强度与耐水性能显著提升的烧土建筑材料,极大地改善了居住环境。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房屋建筑发展脉络清晰,广泛利用红烧土材料。采用XRD法、XRF法、磁化率法和色度法从物相组成、元素成分、磁化率、色度等方面对湖南七星墩遗址出土的不同文化时期的烧土样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6件红烧土样品应均为就地取土,并在泥料中加入了稻壳和稻草等植物残骸作为羼和料,经人工烘烤而成的建筑材料,等效烧成温度区间为550~700℃。研究结果可丰富史前建筑史的研究,磁化率测温法为未烧制黏土考古材料的烧成温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进一步可尝试应用于早期陶器(尤其低温陶器)的烧成温度研究。 相似文献
64.
为了研究公路的交通振动对彩塑损伤状况,对山西省晋祠圣母殿内彩塑进行了脉动和汽车振动测试。脉动测试与分析得到了彩塑基频自振周期、阻尼比及传递函数;单车公路汽车振动测试及利用传递函数进行的多车振动数值计算分析,得到了彩塑在单车行走下的最大位移为3.40×10-2μm,五车纵列行走振动最大位移为1.32×10-1μm,及在不同汽车流下的振动位移。根据彩塑残损情况和振动最大位移角2.24×10-7rad,提出了瞬时振动对晋祠泥质彩塑影响的判定等级和准则;根据疲劳损伤理论和振动测试结果,提出了持久振动对晋祠泥质彩塑损伤的判定准则;根据晋祠泥质彩塑的现状损伤和其在振动时的瞬时位移极限角,提出了不同等级公路应有的避让距离分别为3200m、2400m、1800m、1200m、800m,并对晋祠周围的公路状况进行了判定。 相似文献
65.
为找寻适宜砖质文物防风化保护的新材料,摸索出一套较完善的保护方法和经验.在找出导致砖质文物风化、酥碱的主要原因后,对十几种高分子材料进行防水、防酸、防盐、防污染、耐热老化、耐紫外线等试验,从中选择出较为理想的新型保护加固材料Si-97.该材料用于风化、酥碱的砖质文物中,使残损砖质文物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加固.不仅达到了延长砖质文物寿命的目的,而且减少了维修经费.Si-97材料是在有机硅中加入二甲基硅烷、胺基硅烷、环氧硅烷等材料进行改性而成,增加了有机硅聚合物的柔韧性、降低了脆性,提高了材料的耐老化性能.Si-97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6.
67.
68.
DANIEL P. ABRAMS 《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2013,17(1):257-273
Abstract A summary of dynamic measurements are presented that illustrate relations between linear seismic demand and true nonlinear response of unreinforced masonry buildings with flexible diaphragms and rocking piers subjected to a series of simulated earthquake motions. 相似文献
69.
2001年1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阳市审计局清理出一批汉代墓葬,其中三座墓葬为木板盖顶的平顶砖室墓,这类墓葬在本区内极少发现.M69出土的瓷壶碎片经鉴定为原始瓷,而这种原始瓷器生产于我国南方江西、浙江等地.因此南阳这件原始瓷壶也很可能来自南方. 相似文献
70.
During 2001, the NAUSICAA office organized a research campaign on the site where two carronades had been retrieved by a fishing boat. Side-scan sonar research led to the discovery of a mound and six more carronades. The mound was composed of iron ingots, cannon balls, and tools reused as ballast. After the cleaning of a carronade, it was possible to read the name of the foundry, Du Creusot , and the date, 1806. This evidence was sufficient to identify this as the wreck of the Napoleonic brick, Mercure , lost during the Battle of Grado, fought between an English and French fleet in February 181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