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详尽地考证了《中作父乙方鼎》铭文所载之西周昭王伐虎方时,赐中之埰邑“ 土”之“ ”字。铭文宋时出土,“ ”字未识。今考证其字亦即“[鬲求衣]”字,亦是甲骨文之“[鬲求衣]”地,古书所载之“潛( 、灊)地”,地望在今湖北省孝感市附近,地近古清水。“ ([鬲求衣]、灊)”(水)在今湖北省潜江县境,非今嘉陵江上游之古酒水、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境之古潜邑。  相似文献   
32.
查尔斯·海厄姆的名著《东南亚大陆早期文化:从最初的人类到吴哥王朝》,综合利用各种资料,首次系统构建起了大陆东南亚的早期历史,是当代关于大陆东南亚考古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该书认为,大陆东南亚文化面貌复杂,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对东南亚历史文化影响巨大,海上丝绸之路在东南亚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高璐 《旅游纵览》2022,(19):3-5
乡村旅游作为国家旅游业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模式,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民族地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扎尕那村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未来扎尕那村游客人数进行预测。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利于扎尕那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创新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加强人才培训,增进多方沟通,以此延长当地生命周期,丰富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案例,为扎尕那等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历史文献、方志的梳理和最新考古的发现,考据出南朝观象台(灵台)建于南京当时台城(宫城)西南角的西墙城墙上,该处城墙内面有鸾锦门。此观象台位置在今南京大行宫,即南京图书馆新址附近。纠正了刘宋时期南京北极阁为观象台之说。北极阁实为南朝日观台旧址,日观台与观象台其性质、功能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35.
国民党空军总部伞兵三团组建于1948年八九月间,全团2000多人,是蒋介石当时为挽救败局而扩建的一支生力军,也可谓之御林军。伞兵三团的组建早在抗日战争末期,国民党即编练了第一批空降部队,1946年初,伞兵部队以"空军突击总队"的番号编制,由马师恭任总队长,下编第一、二伞兵团,该总  相似文献   
36.
从秦汉时期开始,广东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最发达的地方之一。隋唐时期,广州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口,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最长的远洋航线。广东省政府于2017年公布的最新海岸线数据显示,广东拥有4114千米的海岸线,海域面积近42万平方千米,是全省陆地面积的两倍多。在广东海域有着众多的沉船和港口等遗址,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理条件,广东省在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前景亦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37.
800多年前的一天,一艘宋代货船行至南海,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沉没,这就是“南海I号”。这艘沉船让宋代饮食文化的繁盛和铁锅的发展浮出了时光之海。考古队员在早期的水下探摸中,最先触碰到的器物之一,便是水底沉船货舱顶上的铁锅。在2014年、2015年遗址整体发掘中,“南海Ⅰ号”沉船遗址总共清理了一百多吨铁器,其中铁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2012年度全国出水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的学员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实习期间,在拆解一块凝结物的过程中,清理出了胶结在一起的四口铁锅,中间和口沿处还夹杂着几片瓷片。  相似文献   
38.
39.
40.
本文以甘肃省博物馆主办的《两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与英国》展览为切入点,从史料和文物实物的实证角度,从更为具象的社会发展观角度来分析中西文化交流。再从"中国元素"在当时欧洲的盛行,重点分析了中西文化交流在器物上的异同,阐释海上丝绸之路两端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