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解彩霞 《攀登》2008,27(5):79-82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给农民个人、家庭和农村社区带来了一系列显性的和隐性的影响,这些影响对农民群体和整个社会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62.
王邦虎 《安徽史学》2008,(1):116-118
基于对中国生态文化的代表--徽州古村落的生态文化内涵的分析:自然的人格化(有生命性质的"人")、人居空间的自然化(自然性的"真"与人文性的"美")、"人自"关系的伦理化(合目的性的"善"),文章陈述了徽州古村落生态文化的特有价值.  相似文献   
63.
2001年11月,巩义市清中村南地发现一尊北宋时期的圆雕石虎,石虎附近同时发现有大量的砖、瓦、瓷器残片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巩义市文物部门在清中村调查时又发现了两尊武士造像和两尊石虎石刻,这些石刻出土地点均属北宋皇陵的清易镇墓区范围,这些发现对进一步研究北宋皇陵公布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64.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所配备的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对出土的三块宝石的化学及矿物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中两块宝石为金柄剑镶嵌宝石,其化学组成为绿松石,另一块宝石并非来自铁剑镶嵌物,具有正长石和钙长石的衍射谱图特征;绿松石加工制作过程曾使用了青铜工具进行表面打磨处理,说明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青铜打磨工具。  相似文献   
65.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社区居民的持续参与直接影响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文章基于心理契约理论视角,考察居民感知社区关爱对社区持续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心理契约感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①感知社区关爱对社区持续参与旅游发展具有正向影响;②经济关爱和制度关爱正向影响交易型心理契约感,关系关爱和制度关爱正向影响关系型心理契约感;③心理契约感正向影响社区持续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结果不仅从理论上丰富了社区关爱、心理契约感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关系研究,也为旅游社区治理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66.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渝珍 《攀登》2006,25(5):9-11
本文分析了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制约因素,并从重视农村教育、全面规划经济建设、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村民自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几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7.
王华  梁舒婷 《人文地理》2020,35(3):131-139
乡村旅游空间与村民社会角色是一个相互形塑和建构的过程,揭示两者的互动机制对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地空间经历了农业生产空间、农旅并存空间、旅游消费空间的演变过程;村民角色从"农业生产者",经不同转型轨迹,归于"旅游从业者"角色。权力、资本和市场等主体对乡村旅游空间的建构,对村民角色扮演提出新的期望和规范;村民主体的微观权力、资本积累、个人技能、个人观念影响其角色扮演与空间适应;不同角色村民主体通过微观空间生产行为,促使乡村旅游空间景观化、商业化和制度化,也会产生民宿空间分异和乡村公共空间侵占等问题。  相似文献   
68.
陕西传统堡寨聚落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绚  侯鑫 《人文地理》2006,21(6):35-39
针对"传统堡寨聚落"这一重要的人类聚落形态,文章选择相关遗存丰富的陕西地区作为研究重点,以典型实例为依托,分别从"自然地理"与"社会人文"两种角度展开分项类型研究,归纳总结各类型的聚落结构特征。揭示出堡寨聚落物质硬防卫与精神软防卫的双重性格。最后,强调指出类型多样的堡寨聚落及其丰富遗存成为陕西地区的特色,应及时针对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开展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69.
徐菲菲  胡娟  刘婧媛  韩磊  李心茹 《人文地理》2023,38(1):140-146+192
民宿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研究民宿主的创业动机和获得感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25位民宿主深度访谈发现,创业动机存在双生机理,且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相吻合,呈现出层次性,在经济、情感归属等内部动机之外,创业政策等外部动机驱动民宿创业。创业获得感呈现出多维度性,且受创业动机驱动呈现出相应的层次性。创业动机层次越高,精神层次的获得感就越强,其对应采取的经营模式就不同。获得感意味着资本的积累,进一步驱动民宿主采取行动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创业动机、获得感和经营模式之间的理论框架,探索了乡村振兴的创业环境下民宿主的特征、创业过程和创业结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latest finds from the early Islamic site of Al-Qurainiyah on Failaka Island, Kuwait. Trenches opened to the west of the main late Islamic village l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a workshop located along the shoreline, while the pottery assemblage suggests a permanent occupation from at least the seventh century CE to the early ninth century CE. The last two years of excavations allowed us to uncover archaeological contexts that seem to indicate a previous occupation, dating to the late Hellenistic period (second century BC). The long-term occupation, strategic position of the settlement facing a wide and well-sheltered lagoon, as well as the installation of a stable settlement in the same period of Al-Qusur—the main early Islamic site of the island—seem to suggest the interpretation of Al-Qurainiyah as a landing place used both in the early Islamic period and beforeh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