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Despite the fact that virtually no Chinese maps have survived from the first millennium, it is nonetheless possible to reconstruct a rich context associated with their production, use and perception from a variety of written sources. Three cases from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ce) are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in whi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ssing maps emerge through their associated texts, which have outlasted them. These examples include two documents that once accompanied maps presented to the emperor and an anecdote that refers to a map of the remote southern frontier. They demonstrate that the maps were designed not only to encapsulate imperial territory but also to serve as guideposts for aspirational travel. They were also perceived by their users as invitations to experiences both desirable and undesirable.  相似文献   
102.
元朝疆域格局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大蒙古国向元朝转变、元朝版图构成以及周边变化等问题阐述 ,勾勒出元朝的疆域格局。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 ,通过勘比史料 ,对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3.
马勇 《安徽史学》2012,(3):13-27
在辛亥传统叙事框架中,袁世凯重出江湖后一味搅局:先是利用武昌危机与清廷讨价还价攫取权利;继则用清军打压南方,威逼革命;终则利用南方革命党人逼退清帝,进而交换中华民国大总统宝座,"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成果。这个传统叙事框架在过去特殊年代自有其解读的合理性,但显然不是从史料发出,用事实论证,多少带有以袁世凯后来帝制自为倒推其重出江湖时的心情和作为,与历史事实具有相当差距。本文根据新旧史料最大限度还原袁世凯在武昌起义后的一段心路历程,重建袁世凯从君宪到共和的踌躇、无奈、顺势及转变的限度。本文认为,作为晚清重臣,袁世凯从维新到新政,再到仿行立宪,一路走来,基本上充当着晚清政治变革重要推手,他们那一代政治精英能够认同的也就是君主立宪,所以袁世凯重出江湖后的政治选择就是利用政治危机推动政治变革,实现君主立宪,只是当君主立宪被各方面抛弃后,袁世凯方才顺势而为,变成一个有限的共和主义者。  相似文献   
104.
综合考古资料以及文献记载来看,镇江双井路遗址发现的南宋八座仓储遗迹,应该是转运司下属的转般仓,而转般仓与南宋淮东总领所及其所属的大军仓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考古发现的一座元代仓储遗迹,应该是在南宋转般仓旧址设置的大军仓。  相似文献   
105.
陈垣的宗教研究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关怀。在基督教研究中,陈垣的文化关怀体现在"使基督教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地位"的基督教本色化观,认为基督宗教不可能也不会替代中华文化,只能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可以并入他在研究各种外来宗教中体现出来的以中华文化为本位的"中华文化观",即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外来宗教、文化无不融入中华文化,但是不能改变后者;中华文化海纳百川似地容纳外来宗教、文化,本身得以丰富,但是本质不变,强调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抗日战争时期,陈垣的"民族文化关怀"表现为用佛教道教著述,表彰遗民,阐扬气节,并论述宗教保存发展民族文化的观点,侧重的是中华文化的长久生命力。陈恒的文化关怀体现了陈垣对自身和国家民族处境的深刻思考,在现实中都有对应,基督教本色化观对应陈垣的宗教信仰以及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的关系问题,中华文化观对应全盘西化和文化保守观点,民族文化观对应外族入侵的文化保存和发展问题。我们分析陈垣的宗教研究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06.
文中采用拉曼光谱分析法和薄层色谱法,对河南博物院院藏衰世凯蓝呢礼服上蓝色染料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衰世凯蓝呢礼服上蓝色染料的化学成分为合成靛蓝,说明了合成靛蓝染色布料在当时中国已经开始出现,这在科技史和考古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林济 《安徽史学》2011,(3):65-73,82
谱系并不仅仅是满足村居宗族的收族作用,它也具有与宗族社会互构与映照的关系。谱系构造以人们的祖、宗、族观念为结构基础,此种祖、宗、族观念与国家—族群—宗族的历史联结密切相关,其远祖及始祖象征着姓族的神圣来源以及与国家的关联,也反映了主流族群的认同意识;宗祖与族祖则是国家制度下的世居权与户籍地位的象征。徽州谱系以祖、宗、族三层次结构为典型,谱系结构也在与现实社会关系互动中构造了一个以宗族为中心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08.
宋东林 《南方文物》2013,(2):85-93,71
宋元时期是景德镇制瓷工业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正是在这一时期,景德镇开始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生产传统和产品面貌,并在窑业技术上多有创新,表现在窑炉的改进、窑具的创新和装烧方法的变革三个方面。本文从考古发现的景德镇窑宋元时期的窑炉与窑具入手,通过系统梳理其发展演变的脉络,以点带面,管窥景德镇制瓷工艺在10~14世纪的探索与进步,并尝试分析其他窑业生产传统对景德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清漪园宗教建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漪园宗教建筑系指园内的寺庙、祠院以及各种以宗教崇拜为主要功能的单体建筑,它们遍布园内各处,在清漪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清漪园宗教建筑的分布、存毁、沿革、内容、性质和特征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和考察,指出宗教建筑占据着清漪园中建筑的很大比重,并以佛教建筑为主,具有多神、多崇拜的特征,这些建筑大部分在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焚园时被毁,现存者多为光绪年间重建。此外,作者还指出,清漪园内出现众多的宗教建筑,既是景观的需要,又是政治信仰的需要,也是由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政治军事形势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0.
本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经籍Zhuan诂》在汉语辞书编Zhuan书上的地位,成就和缺失,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经籍Zhuan诂》的地位和成就,第二部分论述《经籍Zhuan诂》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第三部分论述《经籍Zhuan诂》的缺失及今人对其所作的弥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