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6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宋代汝瓷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导了从河南省平顶山清凉寺汝窟遗址出土的官窑和民窑青瓷样品的测试结果。给出用 PIXE方法测得的胎、釉的化学组成和微量元素含量。实验结果:官汝和民汝样品胎的化学组成基本一 致;而釉的化学组成明显不同。本文也给出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南方青瓷(龙泉窟、上林湖青瓷)和北 方青瓷(汝官窑、汝民窑、钧窑、耀州窑、段店窑)的化学组成和微量元素含量在聚类分析中的结果。  相似文献   
32.
可移动文物中瓷质文物通常被认为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但海洋出水的瓷质文物因为埋藏环境复杂,常有盐析、附着物、侵蚀等病害。文保工作者在对其保护修复过程中,容易将部分病害与瓷器制作过程中的制作缺陷混淆。为了在清理过程中尽可能保留文物历史信息,系统梳理景德镇窑传统制瓷工艺,对易与病害混淆的典型制作缺陷进行研究与识别,探讨传统制瓷工艺和成分特征对清理方法、修复材料选择方面的指导。从可识别性和耐老化性两方面讨论博物馆展览的瓷器修复尺度,结合实际工作谈瓷质文物保护修复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日后的实际工作与研究做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33.
为揭示五代天青瓷釉的呈色机理以及胎体的透光机理,本研究以五代耀州窑天青瓷为主要对象,分别采用EDXRF、XRD、XPS和SEM/EDS等测试方法,分析了化学组成、物相、着色元素的化学状态及微观结构对瓷釉的呈色及瓷胎透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天青瓷釉为复合呈色方式,釉中Fe_2O_3产生的化学着色作用和釉层中物理结构(残余晶体和分相液滴)对入射光的散射作用产生的结构色,或加深或淡化了呈色,且对釉面的色饱和度和乳浊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天青瓷胎的透光性主要与着色氧化物对入射光的吸收以及晶界、气泡对入射光的散射有关。低含量的Fe_2O_3和铁钛固溶体,大大减少了其对入射光的吸收。同时,较少的晶界也减弱了对入射光的散射。因此,天青瓷的透光性良好。  相似文献   
34.
三国东吴时期,以江浙一带为中心流行一种丧葬器皿——谷仓,对于其名称、功能和消失原因等诸多问题都产生过争议。笔者介入神话、文化人类学以及文字考证等方法,从民间宗教起源、地域文化等多种角度,对谷仓的文化功能、消失以及与佛教的关系等诸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35.
The formation of reference groups comprises an important procedure in chemical provenance studies of archaeological pottery. Material from ancient kilns is thought to be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reference groups, as it comprises a definite unit of past production. Pottery from the Late Minoan IA kiln excavated at Kommos, Crete was analysed in order to produce a reference group in this important area of Minoan ceramic production.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combination of techniques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the chemistry, mineralogy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ceramic body. Initially, the study was unable to establish, in a straightforward manner, a chemical reference group. Different ceramic pastes and a range of selective alterations and contaminations, affected by variable firing temperatures and burial environment, were shown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compositional variability. Procedures are described to compensate for such alterations and the perturbations in the data that they produce.  相似文献   
36.
本文是先前发表的《内窑、续窑和哥哥洞窑辨析》的续篇,作者运用文献记载、出土资料和科学测定结果,对这三个名窑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内容包括内窑的设置地点和设置时间、内窑与续窑的区别、续窑的设置时间、哥哥洞窑的属性等,得出的结论对世人认清这三个名窑的历史真相以及相关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7.
景德镇湖田窑北宋仁宗时期(1023—1063年)新出现了褐色点彩装饰器物,其工艺特征、技术来源和对景德镇元代以后釉下彩绘工艺的影响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研究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分析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体式显微镜、高温热膨胀仪等,分析了8件北宋褐色点彩瓷枕样品的胎、釉、彩的化学组成,及胎体吸水率和烧成温度,初步揭示了景德镇湖田窑出土北宋褐色点彩瓷枕的制作工艺和化学组成特征。结果显示,褐彩瓷枕胎体表面留有明显的网格纹痕迹,在棱边内侧有镶接和泥条加固痕迹,应是在布上拍打成泥片后,逐面镶接成型制得;胎体烧结状态、烧成温度和吸水率相差较大,表面褐色图案为采用富铁原料在胎体表面彩绘后,施灰釉后经1100℃以上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明晰其化学组成特征和工艺特征信息,而且将为研究和揭示景德镇早期彩绘装饰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8.
“窑系”的确立,是以生产某类典型瓷器、中心窑场、产品影响和生产同类的众多窑场等因素构成,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产生了以仿烧同类产品的“窑系”现象,这一现象尽管有损于中心窑场的利益,但它推动了同类产品的发展与竞争,以及对“窑系”现象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9.
根据相关实物和文献推知,浮梁磁局的设置很可能与当时元廷需要质“纯”的祭器有关,湖田窑刘家坞烧造的“玉”字铭器等,很可能就是至元八年成立的“元宸院”在至元十五年浮梁磁局成立之初烧造的第一批制品。元代磁局的管理者,在泰定间已由中央政府派员管理改为饶州路总管监督;其时的“官窑”很可能是选择了景德镇地区奈件较好,有一定基础的民窑作为定点窑场.官匠可能居此进行皇家用瓷的烧造。从目前掌握的考古资料看,磁局的窑场大概在湖田窑和珠山明御厂一带。磁局产品除学界一般公认的传世品中一些有特异纹饰的制品和珠山明御厂故址与湖田窑出土的一些带有明显元代官窑特征的产品外,著名的“至正十一年”铭青花象耳瓶以及与该器类型相似的制品,当为磁局工匠为民间订烧的制品,亦属磁局烧制的官窑产品。  相似文献   
40.
本文记述了作者到西安碑林目睹此碑之后的进一步研究。认为碑上刻有老子、阿胡拉·马兹达和佛三圣像,突出了祭拜圣火、礼赞胡摩(haoma)等图像,与题记讲的设盦敬祆相互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