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使节制度是近代外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使节制度产生于总理衙门时期。清末新政十年间,清政府通过严格出使大臣的选用标准,统筹使馆随员的使用,实现使馆定员定岗,控制出使经费的使用,健全使馆武官制度,重申中国接受及派遣使领的合法权利,对中国近代使节制度进行了变革与完善。这一时期的变革围绕集权、高效展开,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使节制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72.
清至民国时期茶叶消费主体呈现许多新特征、新变化.平民百姓的茶叶消费带有更多的市场行为,少数民族茶叶消费数量更多,军士以茶充饷现象屡见不鲜,国外消费主体异军突起,官僚文人、富商大贾、和尚道士的茶叶消费与茶叶市场关系更紧密,皇亲国戚的茶叶消费披上了浓浓的市场色彩.这些新特征、新变化对茶叶市场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茶叶消费主体的消费数量、消费能力、消费层次、消费习惯、消费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茶叶市场的基本走势.  相似文献   
73.
Before 1644, the Manchu rulers pursued a deliberate policy of alliances with the southern (later “Inner”) Mongol tribes. In the 1630s the system of treaties and alliances gave way to the creation of the League-Banner system, the jasaq system, and the Lifan Yuan. The new territorial and political organization meant that the southern Mongols, while retaining a degree of autonomy, became subjects of the Qing dynasty.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chus and Mongols from partnership to subordination. It also aims to explain the political principles deployed by the Manchus in the redefinition of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Mongol elites. More specifically, the essay proposes that the new forms of administration of Inner Mongolia stemmed from a condition of “tutelage.” Tutelage was not simply imposed by the Manchus upon their erstwhile allies, but actively sought by Mongol aristocra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ra-Mongol wars carried out by the Čaqar leader Ligdan Khan.  相似文献   
74.
黄宗智的“过密化”理论自其《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之后一直在国内外史学界影响广泛,它认为明清以来的人口增长导致了长江三角洲植棉等经济行业的单位工作日劳动报酬的递减。鉴于史学界至今未有人从该书内部详细分析这一理论的实际论证过程,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指出它存在:一,植棉经济发韧于明代等诸多事实判定疏误或不当之处;二,抽样数据的数量严重不足等统计数据问题;三,植棉等经济行业的单位工作日劳动报酬因其单位产出价格的巨幅变动而无法简单比较等逻辑分析方面的问题。据此,本文认为该书没能有效证明过密化理论符合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的历史发展事实。  相似文献   
75.
侯方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之一,他出生于名门望族,受过良好的教育,很早就名满天下。他早年交游广阔,与当时的一帮名士朝夕对酒作诗,品评当世人物,颇有济世之志。后来,因得罪了小人,自己落得四处飘零,又由于农民战争及清军的蹂躏,他的大部分好友都散去或死去;明清易代,他又成了夹缝中的遗民。他虽然英年早逝,但短暂的一生却历经巨变沧桑。  相似文献   
76.
清代宫廷绘画艺术影响极大。宫廷画家张若澄画风工整细致,笔墨丰润绝俗,深受乾隆皇帝赏识。对其画作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和了解清代宫廷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77.
清代塞外围场格局与动物资源盛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的塞外围场,建于山深林茂之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地域相连,功能各异,政治军事地位十分重要。清皇室决定着围场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占有形式,康乾时期不间断的军事演练式的行围对围场动物资源衰减有重要影响,嘉道停围后,骑射演武的军事功能荡然无存,但动物资源衰减依旧势不可遏。塞外围场分布格局、资源存在结构及分配形式改变,围场体系完结。  相似文献   
78.
本文首先对清朝于雍正二年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后,在明朝的基础上,重新在青海、甘肃藏区设置的土司制的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其特点和流変进行探索,其次,将甘青藏区划分为七个大的区域,即河北西宁府所辖地区(包括附郭西宁县、碾伯县和大通卫等)、西宁办事大臣所辖玉树地区、河南贵德、循化厅所辖地区、青海湖地区、凉州平番县(庄浪卫)地区、大夏河以拉卜楞寺为中心地区及洮河流域以卓尼杨土司为中心的地区,较为详确地列出清代甘青藏区藏族的分布、人口及经济类型。在此基础上探讨甘青藏区的社会组织,并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居于城镇、营汎或附近,主要从事农业和半农半牧生产的藏族社会组织;居地离城镇、营汎较远,以游牧为生的藏族社会组织,以及以大寺院为中心的"政教合一"的藏族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79.
中国经济史的研究领域重点,多集中在中原、江南、口岸等城市,不关注西部民族地区城镇的历史状况,因此很难形成对中国城市发展起源、类型、特征总体的科学总结。笔者在日常文化遗产调研的业务工作中,发现贵州城镇中保留下来可供我们作为文化遗产观察、分析和研究的古代城市建筑物、街区、城垣等遗产已所剩不多,而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对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城镇历史遗物的文化价值、社会意义所知甚少。本文拟就明至清前期黔中地区的城镇发展史做一点粗浅论述,以引起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80.
清康熙年间,阿拉善蒙古归附清廷后,与河西府(县)展开了长达数年的划界纷争。该文利用档案、地方志等相关文献资料,对清代河西走廊北部汉蒙交接地区的凉州、甘州二府与阿拉善蒙古边界纷争事件的过程、起因进行了详细考察,分析了在此事件处理过程中,国家与地方社会复杂而多元的互动关系。清代以来河西走廊北部边界的变迁,不仅折射出传统社会政治大环境的改变,而且也是区域农牧经济互动消长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