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篇
  1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01.
老秦 《丝绸之路》2000,(2):40-43
秦始皇陵园的考古工作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已出土公布了大量重要文物及遗址。最近,考古工作者又先后发掘出土了几座陪葬坑及石质甲胄、青铜鼎、彩绘俑等珍贵文物。这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对丰富秦陵内涵和研究中国古代陵墓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高凯 《史学月刊》2000,(4):132-138
秦始皇在南征岭南的过程中,化大量的战国高人和战国商人子孙作为“七科谪“的对象,谪戍至商品经济极度落后的岭南地区;这些商人的到来,不仅使得岭南出现了商人这一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了商业经济的突飞猛进局面;而且也通过他们的商业活动,把中原地区自春秋、战国以来积淀下来的先进的商业经济意识借助岭南“陆事寡而水事众”和“以舟辑为食”的优势,得以在海内外发扬光大,并直接促进了汉初“海上丝绸之路”的萌芽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3.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来,中国的先秦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表现首先是围绕着一系列考古发现的新材料,得出了对于先秦历史文化的新认识;其次是靠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及理论的更新,在走出古史分期讨论的窄胡同以后,学者们的视野更开阔了,研究领域也更广泛了。新时期先秦史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然而无论在专题研究还是在断代史研究方面,都还存在很多不足,还有一系列的课题需要继续开拓。为此,今后一是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反对教条主义和公式主义。二是增进开放意识,加强对西方史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有关理论的学习和引进。三是加强历史学与考古学的联系,实现二者的整合。四是增进学风建设,提倡扎实稳重的治学方法和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4.
湖北襄阳邓城韩岗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襄阳邓城韩岗遗址位于襄樊市区西北郊,是一处省级物保护单位“邓城”的从属遗址。此次发掘包括东周、秦汉时代的化遗存。主要遗迹有灰坑、灰沟、水井、陶窑和汉、唐时代的墓葬。主要遗物有陶鬲、罐、盆、豆、盂等。韩岗遗址的发掘,揭示了该地区从春秋中期到两汉早期的化面貌。通过发掘认识到,春秋中期较多地保留了中原化的因素,反映出楚化北部的区域特色;秦汉之际的化面貌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许多新的化因素。韩岗遗址的发掘对邓城城址及该地区的古代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5.
古黔中即今湘西的沅水、澧水流域地区。约在宣王时,楚置黔中郡,郡治沅陵。在秦昭王三十年,秦取楚巫郡、黔中郡置秦黔中郡,郡治溆浦。面对国破家亡的局势,屈原于是年自沉汨罗。始皇二十五年,秦黔中郡被一分为三,至秦代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在石鼓文“秦文公年代说”的基础上,从石鼓颂诗产生的历史时期、对秦人“若石——神(鬼)”崇拜及文公时社会氛圈和习俗的分析、石鼓最初所在地与文公作“陈宝祠”地址的一致性、文字形体及其书写风格的考察四个方面,对石鼓制作年代作进一步考证,认为:石鼓是秦文公十九年(或略晚些时侯)秦人崇拜“若石”(即陨石)、祭奠先祖而作并刻诗。石鼓文属春秋早期秦文字。  相似文献   
107.
由于墓葬环境及出土后保存环境因素的影响,使青铜文物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表面大多积满了各种类型的腐蚀产物,出土时多已破损或变形,有的甚至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为了及时实施科学的保护修复措施,以免再次发生损坏,针对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出土垂鳞纹秦公铜鼎的损坏状况,进行了取样检测分析、表面清理、粘接、修复复原、缓蚀和表面封护等保护修复技术处理,处理后器型完整,纹饰清晰,色泽协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8.
在陕西省千阳县冯家堡村发现的两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是一处始建于战国晚期的秦的离宫别馆遗址,沿用至西汉中期。遗址出土了大量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瓦当、板瓦、筒瓦、空心砖等建筑材料,为研究战国秦汉时期建筑提供了新资料。该遗址位于古汧水道,应是位于关陇交通要道的一处兼具驿站或军事功能的建筑。该遗址的发现,使我们对秦汉离宫别馆的布局与功用又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9.
随着近年来地震灾害的频发,分析浮放于俑坑中的秦兵马俑在地震波影响下的运动方式是秦俑地震灾害防御研究中的首要环节。本研究利用力矩平衡的原理测量秦兵马俑的重心位置,进而初步计算得到陶俑的临界地震加速度,依据陶俑的形体特征计算出每类陶俑的抗倾倒极限地震加速度,验证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为制定秦俑的地震设防等级和防震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0.
秦襄公东进关中,在秦早期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意义。但就其东拓之路线,史书没有明确记载。笔者通过实地考察表明,秦襄公东进关中所走的路线是由甘肃张川县的秦邑,经秦家塬至陕西陇县汧邑的“秦汧道”。从秦邑到汧邑全程约113公里,其中甘肃境内约50公里,陕西境内约63公里,陇山山区约70余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