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An adult male from an early Medieval mass grave in Sigtuna displayed bilateral os cuneiforme mediale bipartum. This is an unusual congenital anomaly and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published example found in an archaeological skeletal assemblage in Sweden. Another adult male in the same grave shows horizontal grooves of both medial cuneiform bones. This paper discusses a possible hereditary tendency of the anomalies.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22.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藏一张明代落霞式古琴“秋波”,据考证为明代受封于江西抚州的益王监制。清代以后,它被广东的文人琴士评为广东四大名琴之一。运用剖面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微拉曼、光学光热红外显微光谱、热裂解-色谱质谱分析等科学检测手段,对古琴脱落的大漆残片进行了无机和有机成分分析,并对其工艺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大漆残片保存了两个时期的不同髹漆工艺,早期以蛋白质类和非/半干性油黏结剂混合黏土类无机矿物做灰胎,晚期以大漆和干性油黏结剂混合鹿角霜/骨灰做灰胎并掺加少量黄铜屑。将科学分析与古琴槽腹、琴背的铭文相印证,进一步明确了“秋波”琴明末斫髹、清末修复的流传历史。此外,运用盖蒂保护中心研发的ESCAPE数据分析方法,首次在中国传世古琴样品中明确鉴定出一般认为产自越南的野漆品种laccol,其为清代重修时广东中山的修琴师使用添加的。本研究立足于古琴文物实体,以详尽的科学实验为支撑,并参阅《太古遗音》《髹饰录》等文献,为明代益王琴的制作工艺提供了参考,同时为古琴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