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6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3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探讨石湾瓷塑脊饰制作工艺,利用微型手持数码显微镜、微聚焦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石湾瓷塑脊饰标本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瓦脊标本的胎料普遍具有高铝低硅的特征,胎中铁含量较高;从釉料配方来说属于高温的钙系釉,瓷釉中均添加了草木灰作为助熔剂,并且有加锌的传统。从清代中后期开始烧制温度可达1100℃以上,而到了民国时期烧制温度更高达1200℃。分析结果对于探讨石湾瓷塑脊饰的制作工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2.
J. T. Ainsworth P. Doyle M. Stringfellow D. Roberts I. G. Stimpson 《Journal of Conflict Archaeology》2018,13(3):167-197
Just before WWII, the British government prepared for an aerial onslaught that was predicted to raze cities and cause mass casualties. By 1938, the Air Raid Precautions Act officially stated that population protection would be through dispersal, meaning evacuation and small-scale protection, local authority responsibility often devolving to householders. Archaeological records of remaining air-raid shelters are relatively rare and under threat. This paper reports on geophysical surveys on three sites in Stoke-on-Trent and London. Results found three intact Stanton shelters in Stoke-on-Trent, located by GPR, electrical resistivity, magnetometry, gravity and electromagnetic methods. In London, partially demolished shelters and an intact, mass public shelter were both detected by EM and GPR methods, with subsequent intrusive investigations confirming results. Study outcomes show hitherto-neglected wartime shelters are in varied condition, with geophysical surveys able to detect, characterise and assess them, helping bring WWII British history into the wider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public domain. 相似文献
83.
84.
陶榖曾先后在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任官,是五代宋初文人的典型代表之一。其性格偏激急躁,追求名利,行事作风为当时人和后世所诟病。然而,陶榖的形象通过史料和文学作品的加工处理而典型化、脸谱化,并不能够完全反映其真实面目。通过对陶榖家庭背景和行为的具体分析,可以对陶榖其人有更加真实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认识五代宋初所面临的士风重建问题。 相似文献
85.
为了用现代化学分析手段来剖析“南海Ⅰ号”漆器的髹漆工艺,以“南海Ⅰ号”出水的3片不同髹漆工艺的漆片为例,采用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共聚焦拉曼光谱仪(Raman)等科学测试仪器进行研究,从髹漆的层数、显色材料的成分、漆膜的成分、漆灰的结构和成分、胎体的结构等方面来深度剖析“南海Ⅰ号”出水漆器残片的结构及制作工艺。表面显微观察显示漆片花纹精致美观,细部处理到位;截面显微观察显示剔红样品共有9层,分别是外漆5层,内漆1层,内外漆灰各1层,胎体1层;剔犀样品共7层,分别是外漆3层,内漆1层,内外漆灰各1层,胎体1层;褐漆样品共6层,分别是外漆和内漆各1层,内外漆灰各1层,内漆灰中加杂1层编织物层,胎体1层。拉曼测试结果表明3块漆片中红色显色材料为朱砂(HgS),黄色显色材料为雌黄(As_(2)S_(3)),黑色显色材料为炭黑(C)。样品中内外漆灰成分为羟基磷酸钙[Ca_(5)(PO_(4))_(3)(OH)]、石英(SiO_(2))和水合草酸钙[CaC_(2)O_(4)(H_(2)O)_(2.375)]等常见物质。漆膜的成分是生漆中添加了少量的石英颗粒,没有添加桐油作为助剂。 相似文献
86.
《新安文献志》收录的一通唐代户部蠲牒,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文章基于对蠲牒内容的考析,结合新出《天圣令》,对唐代任官者及其荫亲的赋役蠲免内容与程序进行讨论,以丰富学界对唐代蠲免事务管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87.
新蔡葛陵楚简中的祭祷文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新蔡楚简中的一类简进行了初步的分类整理 ,并对其形制和书体、内容与格式、字词释读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认为这类简文是当时的祭祷文书 相似文献
88.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贼律》补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陵张家山汉简原注过于简略。本文对其中的《二年律令·贼律》作了补充注释,部分标点符号也作了调整。 相似文献
89.
90.
译名之争与早期的《圣经》中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早期的《圣经》中译史上,“译名之争”是一个影响颇为深远的事件。这个争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前期的“礼仪之争”,直到现在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这场围绕着God或Theos等基督教核心名词如何中译而产生的争论,在1843—1851年来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集体合作修订《圣经》中译本期间达到高潮。在这期间,英国传教士与美国传教士各自坚持己见,展开长期的论战。“译名之争”导致了早期新教传教士合作译经事业的结束,但也促使多种《圣经》中译本相继问世。它不仅在中国近代基督教传播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而且波及近代中西化交流的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