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8篇
  1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日本现存8~12世纪所建造的楼阁式木塔11座,目前为止,针对这些遗构的实测和基础考察已基本完成,相应的文献研究、木结构技术研究也已经有一定的成果。不过,仍有5座塔的建造年代尚未明确,并且这些楼阁式木塔在形态上是怎样演进的——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此文对这11座木塔的木构架进行类型学研究,在精确上述5座塔的建造年代的同时,也梳理了日本楼阁式木塔在这5个世纪里的形态演变和各个年代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2.
梁勇 《东南文化》2011,(2):55-59
江苏邗江胡场五号汉墓中木牍“文告牍”释文存在问题,将重文号“=”误解为冒号,将“辟”误解为“承”。“文告牍”性质是否为“告地策”,关键在于是否向地下鬼神通告亡人户籍,因此“文告牍”定名为“告地策”更为准确。汉墓中铜印读法应按照回文排列方式重新识读。木牍中“官司空”是专有名词,应释读为实有的机构与职官。  相似文献   
113.
114.
对陕西旬邑县西头遗址出土的彩绘白灰面进行了成分和制作工艺分析。采用偏光显微分析、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分析了该彩绘面的颜料和石灰层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该彩绘面的胶料成分。结果表明,该彩绘面的颜料由铁红,铁黄和绿土构成。白灰层由碳酸钙构成,部分样品中存在双层白灰层。GC-MS分析表明,该彩绘面的胶料含动物胶,可能还含蛋类。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旬邑彩绘白灰面的制作工艺和与后期壁画制作工艺相似,对其组成和工艺的研究将有助于探索先周时期关中地区壁画的起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5.
甘肃木器代表了我国汉代雕刻技艺的最高水平。糟朽是甘肃木器的典型特征,通常纤维素降解度高达50%;甘肃木器因材质固有的木材属性及缺陷性,对环境中的湿度、湿气和水分较为敏感,容易引发“湿胀干缩”效应,致使器物后期不易保存、保护。如何对糟朽木器安全状况进行科学评估,是当前基础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针对目前评估技术中存在的弊端、难题,本研究通过对评估方法、方式的深刻剖析,对木材材质特征及属性分析,对衡量及表征材质形态与结构变化相关物理参数的梳理;应用现代分析仪器及其成熟分析技术对采集试样进行了形貌观察和测试数据分析;研究表明:胎木含水率作为影响糟朽木器结构与形态稳定的决定因素,是安全评估的唯一衡量指标;胎木容重值、纤维结晶度与纤维降解度作为材质物理化学性能综合考量的表征参数,均客观地反映了材质质量或状况的实际变化情况,可作为量化评估参考指标;确定胎木含水率的安全变化范围为9.3%~14.3%,安全波动幅度为±5%。依据上述结果,制定了糟朽木器安全评估的相关界定标准:1)胎木含水率在安全范围、幅度内波动、变化时,表征参数物理量变化轻微,器物则处于安全区;2)胎木含水率超出安全范围变化时,且波动频率频繁,往往会持续引起容重值变小、纤维结晶度降低、纤维降解度增大,造成胎木的形态与结构发生严重改变,致使器物处于危险区;3)胎木丧失维持自身平衡效应的能力,致使表征参数物理量变化值极度异常,尤其当胎木素含量达到85%时,纤维素几乎完全降解,器物则已处于濒危区。最后,综合、梳理分析结果,设计、创建了科学、规范的糟朽木器安全评估技术构架,该技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特点是重数据、重证据,提升、强化了科技含量,方法简单、实用,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16.
在对阳高云林寺彩塑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利用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分析(EDS)、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方法对颜料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云林寺彩塑是遵循传统工艺制作的,同时也有裱纸、颜料混合使用、拨金等个性之处。颜料方面,红色使用了铅丹、朱砂和铁红三种,绿色颜料为巴黎绿和碱式氯化铜两种,蓝色见有蓝铜矿和群青两种,黑色为炭黑。本研究比较全面地揭示了云林寺大雄宝殿彩塑制作工艺和使用材料的情况,丰富了对古代彩塑制作工艺和材料的认识,为保护修复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7.
The Painted Chamber, adjacent to the old house of lords at Westminster, was the venue for conferences between the house of lords and house of commons designed to settle any disagreements between the two Hous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accommodation in the Painted Chamber and its furnishings is provided by a study of a plan by Sir Christopher Wren dated about 1703 and a painting by William Capon of 1799. This note discusses the layout of the accommodation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and how it changed after the Restoration in 1660 and again at the union with Ireland in 1801. It further considers how the furnishings dictated the use of the space by the managers of the conferences, and how the gentleman of the black rod regulated the use of the Painted Chamber by the public.  相似文献   
118.
画珐琅是一种在清代自外国传入的工艺,研究画珐琅彩料的发展对于了解画珐琅工艺的发展以及后期受其影响的粉彩工艺的技术革新有着重要的意义。画珐琅彩料中金红是最初由西方传入的彩料,这种以金子为原材料制作出的艳丽粉色在中国釉上彩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意义。但由于常规无损分析手段难以对金红彩的成分和工艺进行有效的分析,因此对于金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献分析。针对故宫博物院藏宫廷画珐琅文物,利用配备低真空模块的电子显微镜,直接观测金红釉彩中呈色的金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分布,配合电子显微镜中能谱分析,验证了之前文献研究考证中的国外“卡修斯紫”配方的金红以及本土配方“掺铜金红”的存在:典型卡修斯紫配方金红彩的基底釉为铅-钾-钠玻璃,金含量4.4%,且含有11.7%的锡元素;本土掺铜金红的基底釉为铅-钾玻璃,金含量12.5%,铜含量0.2%。同时发现了一种中国本土画珐琅普遍使用但此前未被注意到的金红配方,该配方为铅-钾釉,采用砷元素作为还原剂制备金红,与采用锡元素的卡修斯紫配方的金红不同,砷含量0.2%,金含量3.9%~8.4%。  相似文献   
119.
彩绘类文物的彩绘研究和提取保护是考古工作的重点。但彩绘类文物因其自身的脆弱性而难以保存,需要进行一定的修复加固保护。现有加固保护材料由于大多与文物本体材质存在差异,致使加固保护长时间后,会与本体形成开裂,甚至剥离,宏观表现为“保护性破坏”。本研究着眼于使用彩绘类文物中传统的胶结材料,即动物明胶,但因明胶特有的溶胶-凝胶性,难以直接在文物上使用。因此,本研究首次提出将明胶微米化、纳米化,以“先渗透,再交联”的方式,有效回避明胶的溶胶-凝胶性,实现原材料保护修复。实验使用条件温和的乳化交联法,制备出尺寸为2~4μm的明胶微球,使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并在模拟彩绘样块上进行透气性以及大红染色观察渗透性等的实验,初步证明作为加固剂的明胶微球新材料基本符合文物保护材料的标准要求。在今后更多的实验测试下,明胶微球有望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