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篇
  免费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和分维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研究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修正了一些位序—规模模型,将历史上出现的有关城市规模分布的模型统一在分形形式之下,并给出了具有一般意义的三参数Zipf模型:P(k)=A(K-a)-q。将Zipf维数与大自然1/fβ起伏的β指数进行类比,认为分维D=1/q=1是一种先验的优化维数,进而提出结构优化的1/r型城市位序—规模分布,以此作为城市体系等级结构规划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2.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比较全面地回顾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成果,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指标体系的结构及其内容、相关的评价模型等方面评述了有代表性的研究工作,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3.
城市住宅小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永平  赵雪  李羿 《人文地理》1999,14(Z1):40-43
分析了我国住宅小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住宅小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并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84.
江苏县域集镇规模体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山  张小林 《人文地理》1999,14(3):26-30
集镇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既要让农村居民享受现代文明的城市生活,又要保护乡村良好的自然环境,这必然涉及到集镇群体的规模体系构成和职能分工。集镇规模体系是相对单个集镇而言,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县域内若干个社会、经济等方面相互联系的集镇,由于发展条件和历史选择不同,必然构成一个规模体系。它是在县域范围内具有不同规模等级、职能有一定分工、相互联系、空间分布有序的集镇群体。其职能是组织商品的生产、流通、提供各种服务、实施社会管理等。本文首先提出了集镇规模体系的优化标准,然后提出了江苏县域集镇规模体系的框架和逐步实现上述框架的集镇发展的程序。  相似文献   
85.
唐代扬州坊市制度及其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解析了唐代扬州的坊市制度,并进一步探讨了坊市布局的突破对于城市布局和工商布局的影响,指出唐代扬州坊市为宋以后开放式的街巷体制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86.
李兆中  甄峰 《人文地理》2019,34(6):53-61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城市生活空间质量成为居民、学界与政府关注的焦点。采用多源数据,拓展了已有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的评价维度与评价方法,从舒适性、便利性、健康性、安全性、社会性五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以南京为例进行了生活空间质量评价并识别其空间分布规律。实证分析表明:①南京的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异。高质量生活空间呈现明显的等级集聚特征,主中心位于核心区周边1-3 km的圈层,低质量生活空间总体分布较为分散。②在构成生活空间质量的五个维度中,舒适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质量呈现由城市中心向外围递增的趋势,便利性的发展质量呈现由城市中心向外围递减的趋势,健康性受城市环境质量分布趋势的影响,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安全性的高值集聚不显著而低值集聚于城市中心区。  相似文献   
87.
针对当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解释现实和预测未来上的混乱和无力,作者提出理解过去成为重构国际关系研究的前提;并且在介绍和评论沃尔兹、吉尔平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世界史观和沃勒斯坦世界史观的联系与区别之后,对世界历史中国际力量的结构提出了新的证据,尤其着重介绍了英国学派国际体系和国际社会概念的缘起、演化及理论家们的批判。虽然本文作者即是当前英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并不避讳英国学派在理论上的缺憾,指出巴里·布赞构建在没有共同文化的条件下国际体系也可以转化为国际社会理论框架同时,关闭了一个布尔曾经试图打开的空间。作者认为在解读国际社会的世界历史方面还有很多课题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8.
Recovered and amplified ancient DNA (aDNA), from a historically documented 19th century Upper Canadian pioneer cemetery produced genotypes that were used to infer a past societal kinship system. While the results from multiplex short tandem repeat (STR) amplifications showed an unreliabl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product, a single locus HUMTH01 analysis yielded reproducible data and an allelic frequency pattern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modern populations. Mitochondrial (mt) DNA HVR II data showed that a combined cemetery database exhibited reduced haplotype diversity indicators, as well as clusters of probable maternally related burials. The chronological persistence and replacement of mtDNA clusters approximately every two generations suggests a patrilineal/patrilocal kinship structure from a virilocal burial program for the Harmony Road cemetery.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aDNA analysis with archaeological material culture, historic records, and other ethnohistoric sources of information, this conclusion is supported. In this study persisting patrilineally inherited surnames act as a surrogate for aDNA Y‐chromosome haplotype analysi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DNA applications on aggregate skeletal collections where sparse, or no ethnological or historical documentation exists, may result in incorrect population history inferences if the presence of a kinship interment bias is not considered.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9.
论我国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王发曾 《人文地理》2005,20(2):1-8,113
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优化是强化生态城市建设,进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讨论了我国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优化的重大意义,指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强烈呼唤生态城市建设,而生态城市建设必须以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优化为支撑。解析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空间形态结构和要素组成结构,阐明了开放空间系统的实用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景观功能和调控功能等,提出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优化的理论基础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优化的基本对策和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圈层一体化优化、系统要素优化等主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90.
张永姣  曹鸿 《人文地理》2015,30(6):83-88
新型村镇建设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分别针对我国当前阶段乡村发展、国土开发的重要空间调控手段,基于主体功能思维而对聚落体系进行自上而下的分类指导应该作为促进乡村聚落有序发展的重要思维。论文借助于图底关系理论,将主体功能区作为"均质面集"的发展意图转译到县级单元内"异质面集"的主导土地用途区,并进一步聚焦到"点集"乃至"点"层面的村镇聚落体系组织与聚落建设,总结了三类主体功能区的7种主导新型村镇建设模式及对应的空间优化目标,拓展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县级以下尺度的规划指导价值,实现了不同尺度空间规划的法则演绎,为主体功能区格局下我国县域尺度的村镇聚落功能优化与体系重构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