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博物馆发展,研究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针对当下现状,加强改进博物馆的经营理念,推动博物馆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以指导于博物馆工作,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2.
《丝绸之路》2010,(9):F0004-F0004
我公司坚持“严谨诚信”的服务信条和“融合创新、追求卓越”的设计理念,形成了一套高效专业的技术运作模式和完善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3.
宗文艳 《丝绸之路》2010,(16):48-49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趋势下,广大人民群众对图书馆文献资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文献内容的需求也更为广泛。这一现状对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事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本文就临夏县图书馆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促进贫困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34.
浅述免费开放后博物馆工作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军 《丝绸之路》2010,(20):80-8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博物馆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博物馆免费开放更是把博物馆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免费开放后的博物馆如何转变已经形成多年的传统工作理念,找准新时期博物馆发展定位,是每一个博物馆人都在探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5.
<正>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犹如一枚硕大的朱红篆字中国印,静静地矗立在黄浦江畔。它与国内31个省区市的展馆一起,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的魅力。悠悠五千年历史,古老与现代相融的中国充满了无数令人神奇惊讶的色彩。本届世界博览会上,"中国元素"无处不在,处处凸现了中国文明、科技与人文精神理念。"中国元素"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背后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6.
曾国良  曾流 《沧桑》2010,(3):60-61,63
党提出建设新农村的要求,但在农村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影响了和谐农村以及新农村的构建。本文从探索传统孝道的内涵及发展出发,研究目前关于重建新孝道的基本观点,阐述新孝道对构建和谐农村的作用,并提出建设农村新孝道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7.
张元雪 《沧桑》2010,(3):49-50
作为两种不同文化形态背景下的中国和西方宪法文化,存在着诸多差异,这种差异性决定了中国和西方两种文化视阈下对宪政理念的不同理解,影响了各自的宪政实践。此差异主要表现为:性恶与性善的人性预设、个人自由与国家集体至上的宪政理念、社会契约的"契约政府"与家国同构的"父家长制"、现代法传统与官僚法传统等的区别。西方的宪法文化促进了宪政的产生,而中国的宪政运动却缺乏支持宪法存在的文化氛围。因此,中国的宪政建设要取得成效,就离不开移植和培育宪法文化。  相似文献   
138.
谢广山 《文物世界》2010,(5):50-52,49
<正>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漫长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形成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的系统理念,对各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139.
“你如果不转变理念,那你肯定是光剩下技术层面的东西,那顶多你今后不去抢人家的相机、抢人家的笔,但是你公开透明的理念还是没树立起来”  相似文献   
140.
讲解员是博物馆联系观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博物馆展示形象的门面和橱窗。但是,我国大多数博物馆讲解员还没有很好地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教育理念还停留在“单向灌输”、“以物为本”而非“双向交流”、“以人为本”的层面上,教育方式大多处于“划一呆板”、“机械僵化”而非“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模式里,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在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