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胡浩 《人文地理》2004,19(2):84-87
本分析了关中地区城镇生活水价现状和问题,得出了城镇生活水价是不可持续的结论,即水价低于供水生产成本,水价结构不合理。在探讨可持续水价的调整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价格杠杆调节关中生活水价的措施,包括:逐步把水价调整到成本水价以上的水平,并调整水价结构,使之能反映供水成本和水资源价值;实行累进加价制度,对超定额用水征收高水价;实施季节性水价等。  相似文献   
22.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 methods can uncover both house lot organization and economic adaptation practices when applied systematically in conjunction with traditional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employ both phytolith analysis and soil chemistry to interpret activity areas on an archaeological site. The patterning in the phytolith and soil chemistry analyses from the site of Rich Neck Plantation, Williamsburg, Virginia, reveals a set of six activity areas in and around the 17th century house lot, demonstrating a degree of economic diversification generally attributed only to 18th century colonial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s.  相似文献   
23.
宁绍地区史前文化遗址地理环境特征及相关问题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宁绍地区各个遗址不同时期遗存的海拔数据对比入手,试图找出距今7000至4000年间遗址环境变迁的规律,并从化生态学角度去分析、解释、推断诸如河姆渡化“缺环”说、宁绍地区7000年前古化地理环境、宁绍地区史前化遗址环境与聚落形态特征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4.
民国元年广东北伐军为主体的东线北伐的胜利,对于捍卫南京临时政府、促使清帝退位,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年3月,是南京粤军阵亡将士墓建墓90周年。为了存史,本就粤军的兴建、征战、墓冢、勋绩,分别作了考证,藉以缅怀革命先烈。  相似文献   
25.
本旨在探讨旅游地市行政地名命名的原则性问题,以徽州—黄山市名取舍为例,着重提出、阐说定位功能、化底蕴、信息含量、资源观念等命名要素。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介绍了李三孤堆楚墓所出青铜器的流散和收藏慵况,回顾了自20世纪30年代初至今学者们对这批楚器的研究历程及成果,并从铭文释读、器物形制、器群主人及其埋葬环境几方面分别阐述了各家之说,最后通过回顾和分析总结出目前这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入进行这一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7.
胡阿祥 《安徽史学》2016,(3):130-137
唐代以前的宣城,走过了由县邑到郡治、由江南西部的行政中心到江南地区的政治腹地与经济沃壤的历程。其间几个关键节点是:楚国置爰陵邑,西汉置丹杨郡,孙吴丹杨郡迁治建业,西晋分置宣城郡,六朝时代之宣城既为近畿要地、又逐渐成长为文化名邦。以南齐谢朓为标志人物的山水诗的创作与影响,既反映了南朝时代宣城的文化特色,也使得宣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名副其实的"山水诗都"。  相似文献   
28.
抗战爆发后,鲁西冀南乡村平民宁静的乡土生活被打乱。他们在战乱中过着恐慌与被掠夺的日子,日伪不间歇的"扫荡"中,"跑反"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由于日伪残酷掠夺和榨取,加之灾荒连绵不断,使得鲁西冀南乡村平民百姓生活极度困苦,吃、住、行都与战前呈现出不同的样态。鲁西冀南乡村平民百姓的战时生活状态,某种意义上是中共抗日根据地某个时段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9.
文本提出了风景植被的含义,阐述了风景植被的发生是人类文明进化的结果,分析了风景植被的宏观构景和微观信息特征。同时还以西安临潼骊山旅游区为例,介绍了风景植被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30.
沂源鲁山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兴云 《人文地理》1999,14(Z1):19-22
根据实地考察资料,在全面分析旅游区旅游资源类型、开发条件、现存问题等方面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该区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