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楠溪江流域,以血缘宗族为纽带沿江分布的古村落群,在宋代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格局。发展至今,多数古村落已绵延数百年,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宗族文化。在流域宗族文化形成的同时,学术文化也迅速发展,至宋时达到高峰,出现了文化繁荣、政治显赫的时代,形成永嘉事功学派。  相似文献   
32.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大体存在四个以名山为中心的文化圈,即以华山为中心的华山文化圈,以嵩山为中心的嵩山文化圈,以太行山为中心的太行山文化圈和以泰山为中心的泰山文化圈,它们同时并存又相互影响,相对独立又渐趋融合,在华夏集团的形成和中国古代文明化进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3.
明末以来,社会变动剧烈,道德体系紊乱.为了缓和这种情况,地方士绅编纂各种劝善书以教化民众,试图重建社会道德秩序,维持社会的稳定,在善书的形成、发展和流传过程中,明代后期的江南士绅袁黄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善举运动的倡导者,袁黄的思想不仅对有清一代善书的编纂、流传发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明末以后江南地区的民间慈善事业起到了思想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4.
漓江沙洲的形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交互影响的结果。明清以降,外来人口不断进入漓江上游地区从事农业垦殖活动。垦殖活动在改造了上游山区自然环境的同时,其产生的泥沙在雨水作用下进入漓江,促进了桂林段漓江沙洲的发育,并改变了桂林段漓江河床的面貌。岸上居民也开始由岸上洲,这是漓江流域人地关系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35.
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的阶段与特点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驽 《江汉考古》2004,(1):52-58
本将长江中游的新石器化置于全国新石器时代的总体背景下,侧重于比较研究的视角,选取了五个方面的问题——聚落与建筑,栽培稻起源和史前稻作农业,白陶和彩陶,普用的巫物陶偶,高一级的灵物玉雕人首和动物,列举实证,以阐述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若干较显的成就和特色鲜明的化现象。  相似文献   
36.
郭立新 《江汉考古》2004,(3):69-74,55
本文系统回顾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时空重建过程中的各种探索与争鸣,并对如何处理考古学文化交集现象,以及如何对考古学文化与类型进行界定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37.
近年来,地处东部沿海的浙江和山东地区陆续发现了距今11000~7000年间新石器时代中期和早期遗址,因此探讨江苏地区马家浜文化之前的地理埋藏问题也是必要的。本文重点探讨了长江下游太湖地区更新世晚期和早全新世时期的地理埋藏环境,并认为本区也应该存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遗址。  相似文献   
38.
腰坑墓流行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墓葬中,学者们多把对其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对这一葬俗文化起源问题的讨论上,并较一致地认为该葬俗最早起源于河南地区。本文对发现的有关材料进行梳理,围绕中原地区先秦时期腰坑墓的起源、用途、性质、发展演变等进行了分析,以澄清过去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认为,腰坑墓的葬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其起源亦非河南地区。  相似文献   
39.
The paper reports 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degradation observed in small‐scale handicraft clusters in the Red River Delta of northern Vietnam. Most entrepreneurs in these clusters face important challenges, including deple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linked to acute shortages of capital and land. Such issues are identified as the main cause of overcrowding, poor working conditions and extrem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The study also highlights some industrial ecology practices at the enterprise level, and assesses the role played by the government in providing incentives for enterprises to invest in new technology and pollution control. Draw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56 handicraft enterprises, the study identifies the major constraints they encounter in adopting new environmentally clean technologies and engaging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hortage of capital and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the benefits of new technologies were view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barriers, followed by shortage of skilled workers, poor market conditions and scarcity of land appropriat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40.
明清时期国家对于汉水下游的水利管理制度经历一个变迁的过程,与这一区域的水利问题的日益突出密切相关,垸田的发展以及带来的问题是主要的因素。钟祥至沙洋的汉江干堤极易溃决,并且关系到整个下游地区的安全,因此在人力组织、资金筹集、岁修维护上,国家的政策表现出明显的倾斜性,相对于沙洋以下的区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沙洋以下,天门、潜江、沔阳等州县所在区域主要以垸田为主,国家将这一区域的堤防修筑与维护主要交由地方来进行。垸堤岁修维护采取堤甲制的组织形式,由垸民完成,一方面没有固定的资金,另一方面在正常年景之下,垸民可以获得基本的物质生存,因此垸堤的维护面临相当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