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俄罗斯远东“中国移民问题”论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俄罗斯远东乃至全俄罗斯,“中国移民问题”是一个被有关势力上升到政治层面加以夸大、炒作的敏感问题。其主要肇因既有历史基因的复萌,也有现实利益的驱动。在其影响下,中俄两国开展劳务合作的潜力远未得到应有的发挥。近年来,俄虽有部分学者和政界人士能较为客观地分析中国移民问题,阐述利用中国劳务的必要性,且积极探讨利用中国劳务的有效途径,但俄罗斯社会对中国人持有的戒备和排斥心理仍相当浓厚。对此,我们应多从自身方面找原因,改进做法,积极应对,促使俄罗斯社会改变对中国人的偏见,从而将远东变成中俄合作真正的窗口和桥梁。  相似文献   
62.
民族精神研究是史学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仅就民族精神内涵研究与民族历史特点、民族精神与历史发展大势、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史学的关系,以及弘扬民族精神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指出,站在时代的高度从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把握民族精神的历史特点,继承史学传统,在历史典籍中进一步挖掘传统民族精神的深刻底蕴,并通过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对史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历史学家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3.
历史观与意识形态:世界历史叙事中的现代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东波 《史学集刊》2006,44(4):138-143
作为世界历史叙事的一种范式,现代化理论不仅体现了一种历史观,也展示了其意识形态的特质。现代化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包括:解释功能、压制宣传功能、整合和激发功能以及合法化功能,这些功能使世界历史叙事充斥着偏见与“公允”、“真理”与权力、压制与整合等悖论。这种悖论在历史观层面,则凸显为现代化的“历史观”和历史观的“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张力。只有克服二者之间的张力,才能超越现代化的“历史观”的局限,才能使历史观的“现代化”成为一种世界历史叙事的实践理念。  相似文献   
64.
针对出土的汉代生漆彩绘和胶料彩绘的破损状况,用自行研制的增塑剂(SC1,主要成分为水性环氧及有机锡),加固剂(水性氟),胶粘剂(环氧树脂与聚酰胺及508的混合物),对生漆彩绘耳杯进行回贴修复;用显现加固剂(508及有机氟材料)对西汉兵马俑胶料彩绘进行显现加固,然后采用水性氟试剂作为胶粘剂进行回贴。两类彩绘的回贴效果理想,说明这种新型的回贴技术可以应用于文物彩绘修复。  相似文献   
65.
Long before 1979, Chinese historical research had been dominated by the theory of “the Five Modes of Production”, according to which the whole Chinese history as well as the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had been developed from the first MOD to the last one by one. The modernization theories prevailed during the 1950s and the 1960s, bringing about another uni-linear model of historical changes. For example, W. W. Rostow designed a five-stage process as a universal frame work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which each society could find its position in this uni-line. The task of the less developed societies is just to introduce modemity from the modernized societies so that they can make some developments. Thus modernization is a uni-direction movement as well as a uni-linear process. After 1979, modernization as a new paradigm has been accepted by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hinese historians. The increasing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 academic researches have encouraged such an acceptance, but, admittedly, as a new conceptual system that corresponded to the historic breakthrough and the new direction towards modernization in China. This acceptance also showed the “crisis of paradigm”, that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new themes and the old ones that had dominated Chines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modernization paradigm based on monistic multi-linear theory considers modernization as a unique breakthrough in history, a great transformation around the whole world, and a historical process that does not have a given ultimate aim and value but different models and routes. The monistic multi-linear theory o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s open and all-embracing in historical studies. A variety of historical paradigms is favorable to prosperity of Chinese history.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Shixue Yuekan 史学月刊 (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No.5, 2004, by Wang Fan; Revised by Chong Hua  相似文献   
66.
To promote historical research today, one needs to create a vigorous environment for historiographic criticism, to summarize the progress and state of all fields and topics of history, and to enhance the study of historiography. All these three aspects, which shar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can be called “historiography.” Their essence is the basic method for deepening the study of historiography as a whole and refining its branch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They can help us to form a healthy scholarly mechanism to review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which would be cru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research. Translated from Nankai Journal (Philosophy, Literature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 2, 2004  相似文献   
67.
李文海 《安徽史学》2004,(1):11-16,21
华岗同志是一位忠诚于党的事业的革命前辈,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思想理论战线,他所关注的领域,涉及哲学、政治学、美学、历史学诸方面.华岗的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特色,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他强调研究历史是为了推动历史、创造历史;他发扬中国史学的"求真"传统,把追求历史的真实看作是史学研究的生命;他大力提倡学术创新,认为创新是史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68.
李宁利 《人文地理》2004,19(3):69-73,68
历史文献记载及婚俗残余反映古代岭南地区盛行一夫多妻制,本文在此基础上,指出该地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文化背景、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等是使得一夫多妻制盛行的主要原因。一夫多妻制在岭南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可分为山区、珠江三角洲和沿海三个地区,给当地社会和文化带来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在岭南经济发达的城镇,重婚、“包二奶(情妇)”现象又有所抬头,是新形势下一夫多妻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或折射。在正视这种现象同时,应充分认识它,并采取强有力措施革除它,以达到净化社会风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69.
高海林 《史学月刊》2004,(11):95-99
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意大利统一,从中央集权到大区自治,从罗马教廷的控制到天民党的长期执政,这是发生在意大利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三次传统的断裂与延续。传统的断裂与延续,是意大利历史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70.
周祥森 《史学月刊》2004,1(3):79-92
蒋大椿先生提出的“唯物辩证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系统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发展史上.是一种全新理论形态的历史观。无论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还是对于新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来说,它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由于评论者悬置客观实在的现实社会和历史,沉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本建构起来的文本世界,加上评论者和蒋大椿先生之间在探索的问题、言说的平台和所处思想时段等方面的差距,因此,他们没有能够发现蒋先生的真问题和《思潮与发展》一文所具有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综览目前公开的评论,只能说这是一场极不相称的客观世界与文本世界之间的交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