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Recent ceramic analysis: 2. Composition,production, and theor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is the second of two articles reviewing the burgeoning literature on recent ceramic analysis. The first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Vol. 4, No. 2, 1996) (pp. 133–163) surveyed functional and stylistic analyses and pottery origins. This article reviews compositional investigations and studies of pottery production, both of which have flourished in a period of heightened examination of specific techniques, assumptions, and concepts, such as standardization. In addition, researchers are exploring new analytical methods as well as approaches to ceramic theory. The review closes with a series of observations and critiques of current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42.
ABSTRACT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soprano Frances M Lynch, Minerva Scientifica deploys sung theatrical performances to encourage, celebrate and demonstrate the achievements of women in science and music. Based on collaborative discussions between practising female scientists and contemporary classical composers, the events staged by Minerva Scientifica are receiving high acclaim not only as educational and musical experiences for general audiences, but also for enhancing scientists’ appreciation of their own work. Adopting a historical approach, this article first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ree pairs – women and science, music and science, women and music – before giving a more detailed account of the project’s evolution since 2011.  相似文献   
43.
环氧树脂类粘结材料目前已成为文物保护工作中常用的粘结材料。但是,在一些应用案例中经常发现环氧树脂类粘结材料有变色、脆化、剥落等老化现象。为了了解环氧类粘结材料的老化规律,摸清材料成分、配方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以通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主剂与各种典型固化剂、稀释剂、偶联剂等配制成黏结材料,模拟自然界极端环境条件,通过反复的破坏循环实验,探讨典型环氧类粘结材料的老化过程和机理。  相似文献   
44.
为探讨研究博物馆古墨保存方法、损坏机理和修复技术,做好古墨保存工作,尽可能延长古墨的保存寿命,走访调查了6家传统制墨企业及其技术人员,基本了解了我国传统制墨业的传承发展情况,进一步了解了墨的传统制作工艺和保存方法。调查结果摸清了古墨发生严重粉碎性酥解的主要原因是受潮和干燥不当,收集了多种修复墨表面所产生的“墨霜”、细小裂纹和断裂墨的常用工艺,揭示了古墨保存质量与制墨材料、加工工艺、保存环境、日常养护等的关系,明确指出良好保存古墨的关键在于控制保存环境和做好日常养护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古墨保存综合性科学研究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45.
1966~1976年的上海职业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大革命”期间,上海的职工人数增长了127.14万人。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50年代生育高峰期的人口,每年以20万人以上的规模,从非在业状态转向在业状态。上海全民单位的职工主要来源于毕业生(高达72.28%)和复退军人,其他人员皆因“身份羁绊”难有机缘。这一期间,因上海从事第二产业人数及比重持续上升,终于使上海失去了金融、贸易等城市型经济功能,从一个综合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并造成城市布局混乱、交通拥挤、工业区与居民区杂处等一系列影响人们生活的社会矛盾和困难。  相似文献   
46.
为了了解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出土周代铜器合金配比和加工工艺特点,对18件该地区出土周代铜器进行检测分析。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和金相显微镜分析青铜样品的成分组成及金相显微组织并发现:样品中铅锡青铜器占绝大多数,器物含铅量普遍较高,且大多含少量砷;器物基本都是铸造成形,仅有少量实用工具、农具刃口进行过热锻等加工处理,以提高使用性能。结果反映了当时工匠对铸造合金配比和加工工艺的认知和技术水平,也体现了吴越地区独特的青铜技术体系与文化,能够为南方史前及先秦文化的发展脉络提供更多可供探讨的资料。  相似文献   
47.
《学刊》总第九十期《叠山公祠堂记》点校多误。提出订正意见.以便读作为资料使用。  相似文献   
48.
甘肃木器是反映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文化、历史和社会重要的珍贵遗产。武威、高台作为甘肃木器重要的发现地,出土器物不仅类型、风格迥异,而且器物材质形态、结构特征明显,属于典型的糟朽木器类型。研究工作从木材学的角度出发,应用生物切片技术,对出土器物材质树种、特征及特性进行了科学鉴定和剖析。鉴定结果表明,树种类型有:①云杉;②冷杉;③圆柏;④落叶松;⑤胡杨;⑥榆树;⑦香椿;同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糟朽木质纤维显微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出土糟朽木器木质结构已发生降解、腐变,其材质形态特征及特性会随着后期保存环境及其因素的影响、腐蚀而频繁变化或骤变。最后,分析工作对糟朽木器纤维素结晶度、降解度等相关物理参数进行了实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出土实物纤维素结晶度约为58%,而纤维降解度达到40%以上。综合以上鉴定结果和实验数据,得出以下结论:①甘肃木器制作材质涉及的树种种类较多,基本以云杉材为主,而青海云杉在祁连山林区分布广泛,为其制作用材提供了丰富的天然材料;②材质糟朽及纤维严重降解是甘肃木器重要的材质特征,表现为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降低呈现木素含量升高,而木素含量的相对增大,则是导致材质颜色变深的重要原因;③受糟朽器物自身含水率的变化、影响,其材质特征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定性,而且改变、变化过程通常具有滞后性,导致结果往往是致命的;④纤维素结晶度和纤维降解度是衡量和评估糟朽木器材质健康状况重要的物理参数,二者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糟朽木器形态与结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9.
选择钱币发展过程中几个重要阶段的钱币样品,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仪检测分析钱币的金相结构及合金成分。检测数据揭示,各历史时期钱币合金的性质与化学方法检测的同一样品的合金成分比较吻合。齐刀币早期阶段含锡量较高,晚期阶段含铅量远高于含锡量,并且成分比较稳定,表明当时已有统一的规范。黄铜合金货币的合金成分随着时代的递增发生明显的变化,由锡黄铜向无锡黄铜转化,含铅量呈下降趋势,含锌量呈增加趋势,组织形态由a相黄铜转化为a B两相黄铜,由此完成了由铜-铅-锡青铜向黄铜乃至成熟黄铜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50.
丁霞 《人文地理》1996,11(Z2):77-80
本文以枣庄市作为组群式城市的代表,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枣庄市农业人口转化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以期对正确引导城镇化的过程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