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陈小青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1):51-53
本文对《北魏杨播墓志》作了一些探讨。主要概括为两个方面:一、对照拓本找出录文的失误:二、志传对照,利用志文补充史传的不足。这些探讨使我们对《北魏杨播墓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2.
73.
论《古书疑义举例》的成就及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冠才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2):17-27
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在中国训诂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既总结了传统训诂学,又开了近、现代训诂学的先声。本文对该书的成就及不足进行了深入地探讨,重点讨论了该书在传统的训诂学、语法学和修辞学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4.
梁颂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3):13-16
在《杨嗣昌集》整理所使用的众多参照本中,以明清宫廷档案为基础的《明清史料辛编》所收录的《杨嗣昌奏疏》具有极高的文献学价值。因为它保存的是作者疏稿的原貌,从而为解读《杨文弱先生集》有关问题提供了钥匙,为《杨嗣昌集》的整理找到了真传,并且可为古文献的辨证和利用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5.
杨昶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4):8-10,72
本文从中国古代奇石鉴赏的著述中,选取名篇要籍六种,考订其作者、内容、价值及版本诸项,为探讨赏石美学和赏石文化的学人提供求书问道之便。 相似文献
76.
本文对郑州图书馆馆藏几部珍贵古籍进行介绍,并就这些古籍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77.
帛书《黄帝书》出土以来,有关其与《老子》的思想渊源,尽管并不是大陆学界研究的重点,但学者依然从道、辩证法、虚静无为、法治、语言、论证方式等几方面陆续进行了探讨,并已取得了相当成就,整个研究也呈现出越来越客观、独立、完整的趋势。与此同时,有关《黄》、《老》思想渊源的研究,还存在着诸如概念混淆、不够重视相关出土文献、独立研究较少、条块分割等种种不足,从而给我们留下努力的空间。 相似文献
78.
叶赫那拉氏家族史料散见于明清官方文献、一些私人著述及谱牒文献、国外文献之中,尤以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清档案最为权威。研究叶赫那拉氏家族的史料,不仅有助于揭示清前史的历史真相,探索清朝勃兴的秘密,而且对清史与满族史的研究也应有所较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79.
刁书仁 《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2009,(2)
朝鲜王朝从中国获取书籍的数量、种类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其从明朝获取书籍的途径一是由明廷赐给,二是由使臣在市场购买。与此同时,朝鲜王朝也重视对引进书籍的印制和传播,努力吸取书籍中蕴寓的思想理念、行为规范,从而使儒学在朝鲜半岛得到前所未有的传播。 相似文献
80.
虽然,与明代时调研究较为热闹的场面相比,清末民初时调几乎一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但难能可贵的是,顾颉刚、郑振铎、阿英、赵景深等对当时地摊上时调唱本的搜集,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顾颉刚、阿英、李家瑞、赵景深等还写有一些研究文字,更具草创之功.当今学界的车锡伦、黄霖等先生也有一些研究清末民初时调唱本的文章面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