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1篇
  573篇
  2025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0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金元时期北方地区虽久经战争的摧残,但很快得到恢复。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东部在以往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的基础上,通过勤奋劳作和改进生产力,经济状况良好。粮食、桑麻、纺织、冶铁、煤炭、商业等方面仍呈发展势头,又强化了官营手工业、畜牧业等优势。金元时期的北方经济并未随经济重心南移而衰落,仍是发展着的经济,并曾繁荣昌盛,某些方面不亚于甚至超过南方。  相似文献   
82.
湖北武当山遇真宫西宫建筑基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予虎  谢辉  唐宁  陈秋红  曾令斌  肖友红  余乐 《江汉考古》2012,(2):33-45,2,138,139
武当山遇真宫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中唯一涉及的世界文化遗产。为全面掌握遇真宫整体布局及历史信息,提供遇真宫文物保护方案的科学依据,2005年12月至2006年3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遇真宫西宫建筑基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整体揭露面积约9600平方米,比较完整地揭示出遇真宫西宫的建筑布局与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83.
"偃师邢渠孝父画像石"是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一块东汉画像石。该石图文内容丰富、画像精美生动,从当朝民间孝行事迹的记述,到函谷关关楼建筑结构的绘制,皆是难得珍贵的史料。本文解读了画像石上五则孝行故事和关楼图像,对画像石镌刻年代、用途性质、装配位置、墓主身份、关楼及出行图与人物的关系、画像石的出土时间和地点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4.
师■鼎铭"困伯太师武"一句的"困(韋東)"二字,原文写法非常奇怪。裘锡圭先生释为"東(韋東)",读为"范围",认为是遵循、效法之意。本文同意把后一字释为"(韋東)",但把前一字改释为"困"。"困(韋東)"也是遵循、效法的意思。  相似文献   
85.
殷墟出土青铜器铭文的制作方法,可分为铸铭和刻铭两大类。铸铭占绝大多数,刻铭极少。铸铭的制作方法有模作铭、芯作铭和范作铭等三种形式,以模作铭为主。刻铭出现于殷墟四期,目前虽然只发现4件刻铭铜器,但其意义重大,不仅把中国青铜器刻铭的历史追溯到商代晚期,而且为研究青铜器铭文的制作技术,尤其是刻铭技术,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6.
中国经济史的研究领域重点,多集中在中原、江南、口岸等城市,不关注西部民族地区城镇的历史状况,因此很难形成对中国城市发展起源、类型、特征总体的科学总结。笔者在日常文化遗产调研的业务工作中,发现贵州城镇中保留下来可供我们作为文化遗产观察、分析和研究的古代城市建筑物、街区、城垣等遗产已所剩不多,而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对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城镇历史遗物的文化价值、社会意义所知甚少。本文拟就明至清前期黔中地区的城镇发展史做一点粗浅论述,以引起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87.
明朝后期,随着专制统治的日渐腐败,明王朝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日益尖锐,天启二年终于酿成贵州地区的安邦彦反明事件。贵州宣慰同知安邦彦挟其侄贵州宣慰使安位起兵反明,率土司军队包围贵阳城。由于明政府推行"重辽轻黔"的战略,对安氏反明事件重视不够,导致安氏包围贵阳城达十月之久。1622年12月明朝调集大军驰援解围,使贵阳城终得保全。  相似文献   
88.
吕馨 《南方文物》2012,(1):95-99
在众多辽代墓葬中发现的随葬金属面具与网络极大地激起了人们研究的兴趣。目前学界关于契丹族金属面具与网络的随葬这种葬俗的起源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主要有以下六种学说,它们分别是萨满教说,下嫁到萧氏皇家女子专用说,佛教说,金缕玉衣说,树葬说以及东胡说。同时,笔者认为唐代西域胡人覆面缠裹的习俗对契丹葬俗形成是起了很大作用的。综上所述,辽代的金属面具与网络正是这些因素共同碰撞的产物。  相似文献   
89.
契丹族建立的辽朝(907-1125年)雄踞北方100多载。其自北魏始与中原王朝有往来,及至隋、唐、五代、宋等,政治、经济、商贸往来连绵不绝,并与中亚、西亚诸政权也有交往,从而形成了其所创造的文化和艺术的独特性。本文通过对几件兼具实用和装饰功能的玉盒佩的介绍,以揭示辽代玉器独特的草原风貌及中原文化、佛教文化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本文分析了隋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特殊状况,指出隋代北方铭刻的主要成就是逐渐摆脱了前朝篆隶书体而形成了楷书书体,南方的纸书在跃出章草畦径的过程中初步酝酿出草书的章法,楷书已成熟定法。“书”之所以能够有“法”并且成为一门高雅的艺术,是因为隋代完成了“普法阶段”,最好的例证就是智永和隋贤的存世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