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0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he Ming dynasty Confucian philosopher Wang Yangming (1472–1529)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a 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literature since at least the 18th century. But the rich history of writing about him in the West has been largely obscured by an English-language scholarship published in the 1960s and 1970s. This earlier literature nevertheless provides one window into the broader history of intellectual encounter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shedding light on it from the angle of the discovery of one of late imperial China’s most influential scholar-officials. This article’s goal is to provide a history of writing about Wang Yangming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from the 17th century to 1950, demonstrating both how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 shaped his rece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nd that these earlier accounts shared valuable insights yet worthy of our attention today.  相似文献   
82.
When the Jesuit missionaries began to work in China, the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Chinese by introducing European knowledge. This is the context in which Jesuits such as Matteo Ricci, Giulio Aleni, Francesco Sambiasi and Ferdinand Verbiest made their Chinese‐language world maps. Sambiasi was a man of many talents. He was a tactful diplomat and a learned scientist. His world map shows him to be a skilful adapter of earlier knowledge, which he passed on to future generations. The six known copies of his map are in two versions, printed from two sets of wood blocks (c. 1639). A text at the top of one version explains why the world must be seen as a sphere, which demonstrates how these maps were meant to convince the Chinese public of European scientific findings.  相似文献   
83.
19世纪 60年代以后 ,直东交界一带社区精英权力的拓展遇到外国教会的挑战 ,士绅团首在管理社区事务和维护道德教化领域的自我保护倾向拉大了其同州县政权的距离 ,并为体制外的民间组织公开化提供了社区空间 ,导致基层体制内外的多种组织反击洋教的联合行动日渐武装化。世纪之交的外患内忧使社区自卫运动促进了社区精英跨区域的横向联合和对区域性的民间文化的再创造。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民间文化的三个标帜将多中心、区域性的民众反洋教集团联结成义和团运动  相似文献   
84.
本文认为唐三彩最主要的职能是充当冥器,但在现实生活中,唐三彩至少在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用来制作宗教用品,二是用来制作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85.
关于南京明城墙的建造年代,相关史料的记载或有疏漏、或相矛盾、或语义不详,造成了后世对明南京城墙建造年代的多种说法。本文根据史料并结合实地勘察,提出南京城墙建造的起至时间为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至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前后共计39年。  相似文献   
86.
南宋官窑源于越窑,其制品特点、工艺技术、窑炉设备与同期的越窑系窑场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87.
中国古代官印制度发展到宋代,已十分成熟和完备。国家设置了专门的铸印机构──少府监和文思院,并且制定了诸如牌印制度、知印制度等严密的管理措施,在官印的形制上,背款的出现和叠篆的使用,为以后金元各代所沿袭,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8.
随州市何店镇干堰洼宋明墓葬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堰洼宋、明墓位于随州市何店镇巫山村。2002年7~8月,为配合孝襄高速公路建设,在路基范围内发掘清理宋代墓葬2座,明代墓葬4座。随葬品以陶器和瓷器为主,铜器极少。为研究随州地区宋、明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葬俗等方面增加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9.
清代西辽河流域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廷真  白梅  田文祝 《人文地理》2007,22(2):115-118
西辽河流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属于典型的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研究流域人口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寻求区域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考察了清代260余年间西辽河流域蒙古族和汉族人口的变化,并指出正是由于清政府不能从长远的观点制定合理的开发政策,使人口增长过快,增强了人口对资源的压力,造成了植被的破坏、野生动物的锐减和土地退化与水土流失的出现。因此,政府在制定开发政策时,要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处理好产业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0.
位于江苏高淳固城镇的固城遗址,分罗城和子城两部分,从历年不同时代遗物出土地点看,春秋时吴筑“固城”的具体分布范围在“子城’’之西,现在的固城遗址是汉代向城东重新扩建的一处城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