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梁启超对中西文化调和的态度,使五四时期的梁启超似乎成了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其实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梁启超与晚清民初时的梁启超无论是从思想的内容还是从思想的走向来说都是一致的,梁后期的文化保守主义与其最初的自由主义是一脉相承的,而且正是其最初对于自由主义的理解决定了其晚期文化保守主义的态度。本文是第一次从梁启超的自由主义思想方面来探讨梁的激进与保守与其自由主义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42.
护国运动时期梁启超"革命"概念剖析--"告别革命"谈何容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 《史学月刊》2002,(6):57-62
梁启超在护国运动时期的政论中,不但不承认护国运动是一次革命,反而称袁世凯为“革命”。这一现象生动地反映出改良派在理论上一贯反对革命,而在实践上由于顽固保守派的逼迫又不得不走向革命的痛苦历程,这种自相矛盾的境地迫使梁启超提出一个似是而非的革命概念来自圆其说。通过对这一概念及其历史背景的剖析。可以深刻揭示出在保守势力强大顽固的近代中国,改良的道路实际上寸步难行。当前学界颇为流行的否定革命的思潮中存在着对复杂历史作简单化理解的倾向,坚决反对革命的梁启超尚且发动护国革命,可见告别革命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43.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与当代"过渡期历史观"的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梁启超历史观的评价一般有两种意见,一种观点认为梁启超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开创者,其主要贡献是把中国历史纳入到世界史的解释框架之内,用线性的因果关系替代了王朝更替的历史观。另一种观点认为梁启超从欧洲归来后完全放弃了他所倡导的“进步史观”,而成为了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实际上,梁启超所采取的是一种过渡期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既强调历史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一种趋势,又主张解释历史不能仅仅依赖于纯粹科学方法,而尚需运用直觉的手段,同时他又强调文化积淀而不仅仅是物质更新在文明演进中的作用,这样的阐释方法使我们有可能超越西方历史观对我们思维的长期制约,也可避免“现代”与“后现代”两种极端解释取向所造成的偏颇后果。  相似文献   
44.
晚明词人梁云构(1584-1649),作词甚夥,然《全明词》仅录其词2首。日本国会图书馆和内阁文库分别庋藏有明刊本《豹陵集》和《豹陵二集》,这两种稀见的梁云构别集都收录有词一卷,凡110首。去其重复,可补《全明词》未收之作109首。  相似文献   
45.
梁廷■对域外史志研究进行了具有开拓意义的实践与理论探索。在《海国四说》中,他提出了实用可行的域外资料收集路线图,并运用用乾嘉考据的办法对资料进行考证以求准确,在体例上则汇合中西史学之长,开创了"以中国人述外国事"之新体例。梁廷■的域外史地研究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6.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Liang Shuming's Dong–Xi wenhua ji qi zhexu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Their Philosophies) adopted a genealogical mode of textual authorization which took shape in its depiction of Chinese history as a failure to live up to an ideal way of life imagined by Confucius. Implied in this discourse was the idea that Liang himself had been the first Confucian to understand what Confucius had truly meant. This genealogical discourse authorizing Liang and his text by linking them directly to Confucius was further strengthened by a rhetoric which naturalized the discourse passed down from Confucius to Liang, distinguishing it from other forms of discourse seen as artificial. Finally, the text's genealogical discourse also managed to incorporate the May Fourth critique of Confucianism by rejecting the historical manifestations of Confucianism before salvaging an ideal imagined by Confucius which was presented as uncontaminated by history and Confucianism's enmeshment in state power.  相似文献   
47.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梁启超向政府提出政治质问案,质问政府的对日妥协。谴责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是企图置中国于死地,警告外交当局慎思,并认识到“二十一条”对中国造成的隐忧。在参战问题上,梁启超主张加入协约国战团,认为中国应该采取联日疏美的外交政策,以防止日本的“死我之心”。所有这些都表明,梁启超的对日外交思想立足于中国,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48.
西汉梁国是汉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诸侯列国,建国历史长达200余年。在14位梁王中,仅梁孝王之后的数代梁王葬于永城芒砀山,形成了一处分布较为集中的西汉梁国王陵家族墓地,梁王与王后并穴葬于同一山头,王墓的封土冢大于后墓的封土冢,先死的梁王葬于较大的山头,后死的梁王葬于较小的山头,构成西汉梁国王陵埋葬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9.
南朝梁史官制度沿袭宋、齐 ,史官选任多为出身中下层官吏家庭的才学之士 ,后期选官多滥 ,故有“上车不落则著作”之讥 ,即把一些不学无术的官僚子弟塞入著作 ,并非象《隋书·经籍志》所云 ,贵游子弟竞趋史官 ,以图虚饰。史官选任唯视门第 ,不问才学。其实 ,甲族子弟起家之选 ,多愿就秘书官 ,不愿拜著作官  相似文献   
50.
碧鲜庵考     
王宁邦 《东南文化》2012,(3):105-109
碧鲜庵最早是指宜兴刻有"祝英台读书处"的巨岩碧藓岩;碧鲜庵不是梁祝传说中祝英台读书的地方;新发现的失踪数百年的与梁祝传说有关的"祝英台读书处"石刻,是梁祝传说起源于宜兴的最重要文物。现存的碧鲜庵碑刻为明代遗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