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Changes in the exploitation of resources among prehistoric hunter-gatherer-fishers of the Beagle Channel (Southern South America) are examined in this paper.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show the prevalence of maritime hunter-gatherer organization throughout the occupation of the region (ca. 6400 BP – 19th century). Notwithstanding, variations in the exploitation of different kind of animal resources have been detected, and a concomitant reorientation in the landscape use is then inferred. Zoo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rom five shellmiddens is analyzed here: evenness measures and relative abundance prey types are used to evaluate such adjustments. Results indicate the major utilization of coastal and terrestrial ecozones and the predominance in the exploitation of mammals (pinnipeds and guanacos) in ancient occupations. While,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 an expansion in ranges of maritime mobility for subsistence is detected, 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birds and fish in the zooarchaeological record.  相似文献   
102.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transition from Howiesons Poort to post-Howiesons Poort technologies at the rock shelter site of Klein Kliphuis, South Africa. The transition at this site is shown to be gradual, with incremental changes in material selection and in the size and shapes of flakes and cores. Implements which appear to blend characteristics of those distinctive of the earlier and later industries appear briefly at the mid-point of the transi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is unlikely to have been an occupational hiatus between the Howiesons Poort and post-Howiesons Poort. Explanations for the Howiesons Poort phrased in terms of population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are also difficult to support. Technological changes at this time may relate to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though the limited nature of terrestrial archives documenting changes in resource productivity necessitate that any such suggestion be made with caution.  相似文献   
103.
鸱尾起源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学术界对鸱尾起源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为西汉起源说。持此观点的学者为著名建筑史学家刘敦桢和吴庆洲[1]。刘敦桢最先提出鸱尾创于西汉[2],其主要依据为《陈  相似文献   
104.
五庄果墚遗址位于陕西省靖边县黄蒿界乡小界村西北部,距离县城约30公里,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心位于五个连绵的山峁上,相传该处曾有五户人家居住,因而得名五庄果墚。五庄果墚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以上,文化内涵以仰韶时代晚期至龙山时代早期遗存为  相似文献   
105.
褚馨 《东南文化》2011,(5):82-90
上海博物馆的白玉龙纹鲜卑头的形制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青铜牌饰,工艺上仿制同时期的金银器,同时采用了中原汉民族喜爱的玉料和纹样。汉晋时期金玉带扣的外形经历了由长方形到前椭后方形的转变;同时,这一时期金玉带扣的材料、制作工艺及设计上也反映了胡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06.
2008年,南京市博物馆在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陶吴社区清理了一座春秋中晚期的大型土墩墓。墩内发现2座小型土墩,发掘了3座墓葬,还发现有沟槽、柱坑、祭台、封门和类似门槛的遗迹及6座器物坑,出土了大量随葬器物。此次发掘的土墩墓规模巨大、遗迹和遗物丰富,推测墓主应是具有较高地位的贵族。  相似文献   
107.
五帝时代(距今6-4千年)中国的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研究表明,古代文献如《史记》记载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可能应该视为一个时代,而不局限于五个人。获得较多支持的观点是:这个时代约在6-4kaBP,而且也不限于华夏集团,至少还包括东夷集团、苗蛮集团等。因此,从地望上讲,也不限于中原地区,还包括东部沿海及长江中游。考古学研究表明,6-4kaBP正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后期可称为铜石并用时代。从考古文化来看,中原地区为仰韶文化中、晚期到龙山文化。东部地区为大汶口文化及(山东)龙山文化。其中在3500BC是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交界,以及大汶口文化早、中期的交界。环境考古研究表明,6-4kaBP是一个由湿润气候向干旱气候转变的过渡时期。特别6.0-5.6kaBP有湿润气候的证据。4kaBP前后则明显进入晚全新世的干旱期,在此期间还包括5.5kaBP和4.2-4.0kaBP两次气候突变。现代气候资料及模拟研究表明,由早、中全新世的湿润气候向晚全新世的干旱气候转变的主要原因为岁差变化。但是,5.5kaBP及4.2-4.0kaBP的两次冷干气候突变,则可能与热盐环流的突然减弱有关,而热盐环流减弱可能是太阳活动减弱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8.
2004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为配合丰都县基建,联合丰都县文物管理所对基建范围内的转转田梁子、半边桥以及石宝寨三地的古代墓葬进行发掘.清理出墓葬4座,出土了陶器、铜器和铁器共计60余件,还有五铢、半两钱.这批墓葬的年代为汉至六朝.  相似文献   
109.
冯恩学 《华夏考古》2011,(1):113-118
黑水靺鞨装饰品体系由A系、B系与C系组成.A系具有土著特色,B系来源于唐文化,C系来源于突厥文化.黑水靺鞨装饰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黑水靺鞨文化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10.
冯沂 《华夏考古》2011,(2):73-77,113,后插13-后插14
临沂洗砚池晋墓是近年山东地区汉晋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在大量的珍贵文物中,漆器显得尤为受人关注.本文结合考古资料,对这批漆器的器形种类、制作工艺、铭文以及产地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