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30篇 |
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558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214篇 |
2019年 | 93篇 |
2018年 | 127篇 |
2017年 | 103篇 |
2016年 | 155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115篇 |
2013年 | 324篇 |
2012年 | 358篇 |
2011年 | 344篇 |
2010年 | 307篇 |
2009年 | 322篇 |
2008年 | 344篇 |
2007年 | 418篇 |
2006年 | 428篇 |
2005年 | 382篇 |
2004年 | 294篇 |
2003年 | 281篇 |
2002年 | 204篇 |
2001年 | 152篇 |
2000年 | 185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赵世瑜教授是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所著《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一书,探讨了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力图形成的新的历史解释思路、新的通史意识及其发展态势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2.
韶乐探源:苗蛮文化对中原早期文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学界都认为韶乐是中原早期发明的礼乐制度.与处在蛮荒地区的苗蛮化并无关系。但根据可靠献.隋置韶州得名于韶石,韶石得名于韶乐.可知粤北地区的古化当与韶乐有联系。如果进一步探索.先秦献所载帝舜奏韶乐的传说和夏启舞九韶的“天穆之野”都在今湘南、粤北的南岭地区,韶关石峡遗址出土的6人舞蹈实物显示这一地区的先民早在5000年前左右就对乐舞情有独钟。因此.韶乐当是中华明初期南北方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是南方苗蛮化对中原早期明的形成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3.
南外宗正司是宋代管理外居宗室的机构。宋金交战,为躲避战乱,它辗转迁入福建泉州。南外宗正司的机构非常健全,宗室在闽蓬勃发展。南外宗正司的入闽,对提高泉州乃至福建的历史地位以及促进福建经济文化的繁荣均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从19世纪末叶以来,美国外交思想经历了从孤立主义向所谓的“国际主义”的转变,这种转变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基本完成,其核心内容是美国借助着强大的经济、军事和化力量,大踏步地迈向国际政治竞技场,实现这一时期绝大多数美国领导人梦寐以求的世界领袖地位。然而,这种转变在国内外遇到了强大的阻力,最终把美国的世界领袖梦想化为烟云。不过,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等利益已经使美国无可解脱地与世界联系在一起。就美国外交而言,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美国人厌恶卷入大洋之外政治事务的传统心态由此正发生着变化,这也预示着美国力图充任世界领袖的时代正在缓慢地到来。 相似文献
75.
王建国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3):15-18
由于桧国微小,《诗经·桧风》在春秋时代就不受人重视,后人对《桧风》四首诗的主题解释也往往含糊其辞、牵强附会。本文运用组诗研究的方法,把这四首诗联系在一起分析,认为《桧风》创作于东周初年郑武公灭桧之后,它是一组桧遗民抒发亡国之痛的诗篇。 相似文献
76.
杨绪敏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5):49-53
邵晋涵是浙东学派的后起之秀。他在古籍整理研究方面主要成就有四:一是撰写了《尔雅正义》,订补了前人注疏的阙误;二是将散伏已久的《旧五代史》辑编成书,并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辑佚方法和经验;三是撰写了诸史提要:四是为重修《宋史》作了一定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77.
本文对近年发现的辽墓"出行图"壁画进行了分析.以为可分为两类,分别代表了辽国诸王和贵族以及汉官贵族的出行.这两类形制不仅在分布地域上有别,而且表现形式也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78.
关于石片台面研究的一些问题-兼与卫奇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讨论了石片台面的分类、石片台面的类型等问题。台面可能按其保留情况、性质、加工情况和形态等不同层次进行分类,本主张应着重前3个层次进行分类。在某些特殊技术形成的石片中,台面的形态因为与该打片技术密切相关故也具有一定的分类意义。 相似文献
79.
80.
江南地区具有多方融合、长于吸纳的开放的文化特征,在元代北方民族进入江苏后.在江南地区出现了综合性的习俗,形成了新的民族文化交融的局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