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9篇 |
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46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21.
正统观是古代史家史学撰述的指导思想之一。东晋与南朝时期,内外矛盾结构性差异,使各时期的正统观内涵上也存在着不同,史学的发展也由此出现相应变化。从东晋前期的晋承魏统到中叶晋越魏继汉的正统观的出现,是东晋史学变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南朝时期,正统观念中应天受命的盛行与夷夏之别的强化,成为南朝史学突出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22.
宋辽金元宗族研究取得可喜的成果,出版了数部学术水准很高的专著。台湾的宋代宗族研究尤为突出,深入探讨了宗族与科举、婚姻的关系,阐述了宗族在地方社会的作用以及保持强盛的机制。辽金宗族研究也取得了不小进展。宋辽金元宗族的研究,需要将宋辽金元各时期宗族与明清时期的宗族连在一起,注重宗族与社会历史断裂与连续的关系,进行长时段研究。加强地域性宗族研究,开展宋元时期不同地域宗族的比较研究、宋元与明清宗族的比较研究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23.
Brigitta Hauser‐Schäublin 《History & Anthropology》2013,24(4):317-344
Since early colonial times, Dutch government officials as well as anthropologists have made a distinction between what have been called “Bali Aga”, the allegedly aboriginal inhabitants of Bali (Indonesia), and those inhabitants associated with title‐bearing groups oriented towards royal courts and brahmana ritual specialists. While the former have been described as constituting a society characterized by equality and democracy, the latter have been portrayed as being almost the opposite. This article questions the basic assumptions about the “Bali Aga”, especially the role of their ritual networks focusing on regional temples. These have been interpreted as a demonstration of equality and of a bounded “Bali Aga” ethnicity. This article suggests a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one in which the ritual networks are understood as basic segments, not restricted to the Bali Aga, in the ritual organization of the pre‐colonial Balinese state. 相似文献
424.
明末清初史学家潘柽章、潘耒兄弟二人一生致力于明史的撰述工作。柽章撰《国史考异》、《明史记》,考证精审;《今乐府》为史诗性著作,保存了大量历史资料。潘耒应诏入明史馆,参与《明史》纂修,提出多项修史建议,堪为后世典范。二人毕生致力于明史研究的学术精神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425.
湖北随州叶家山遗址是一处西周早期的曾国墓地,出土了大批遗物,包括数量众多且铸造精美的青铜器。这批青铜器的总体特征与中原地区出土青铜器的风格相似,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叶家山青铜器属典型西周文化性质,并无自身特征,不过,也有学者指出,那里仍有一些所谓的地域特征。本文对西周时期若干遗址出土的青铜器进行了实地观察和调研,并将其与叶家山出土青铜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叶家山出土三足青铜器中,桃圆形器口的器物为绝对主体。而其它地区西周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中,仅山西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与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出土的青铜器中,有几件为桃圆形器口。基于此,叶家山出土的三足青铜器中,大多数器口为桃圆形,而这应属于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426.
427.
渭南市博物馆收藏一方20世纪80年代出土于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的金代官印,此方官印除印文外,背面和两侧阴刻铸印机构、铸印时间等款识。此印作为特殊的文献资料,真实记录了金代后期招募义军的历史,同时也侧面反映了金代官制、官印的变迁,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金史》的相关记载,从官职、铸印机构、品阶三个方面对该印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428.
金毓黻是20世纪中国东北史学、东北文献学研究主要奠基者之一,他曾对高句丽好太王碑进行过较为详细的研究与调查。金毓黻的好太王碑研究成果收录于《静晤室日记》《辽东文献征略》《奉天通志》《东北通史》等著述之中。为了深入研究好太王碑,金毓黻曾亲赴辑安实地考察好太王碑。《静晤室日记》和《辽东文献征略》中收录的好太王碑释文为金毓黻转录于《东北》杂志1924年第2期中佚名的好太王碑释文。《奉天通志》中的好太王碑释文是金毓黻以《东北》杂志中的好太王碑释文为基础并参照当时所见好太王碑拓本而作出的释文。 相似文献
429.
本文就上海博物馆所藏楚简中几个字的释读提出了新的看法,并认为《性情论》的文字风格与长台关竹书颇为相似,它们的书写者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30.
在东方古代文学史上,中日文学关系格外密切。中国对日本文学影响很大,特别是中国的魏晋玄学,在思想领域,对日本古代重要的物哀文学思潮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稿着重从时间层面、社会背景层面、文学思潮本身层面、两种文学观差别层面、对社会影响层面考察两种思潮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