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3篇
  免费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陶器彩绘颜料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研究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彩绘陶器颜料成分,采用偏光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危山汉墓陶器彩绘颜料有朱砂、铅丹、中国紫(汉紫BaCuSi2O6)、铁红、铁黑、白土等。中国紫颜料首次在山东省的发现,扩大了该颜料的使用区域,具有重要的考古学意义。另外,还在紫色颜料中分析出了BaCu2Si2O7蓝色晶体,这是继中国蓝中国紫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82.
Majorit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ians have been employing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cusing on the difficulty of capitalistic development in China to analyze the historical trend and potentials of late imperial China. This approach based upon the presupposition of viewing the pattern of Chinese history as abnormal reflects with the remaining influence of the Western-centric methodology. Further, based upon a “normal” point of view, seven fundamental, irreversible, and systematical changes to the Ming society could be identified. By conclusion, China in the Ming period was transforming into an imperial agric-mercantile society. This process proves that late imperial China was not stagnate society without “history,” meanwhile, its pattern of development was clearly not identical to the Western style modernization progress. __________ Translated by Chen Cheng from Dongbei Shida Xuebao 东北师大学报(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2007, (1): 5–13  相似文献   
83.
西汉县令长及其在西汉行政系统中的特殊地位问题,在传世文献资料与尹湾汉简的材料中都有反映。如董仲舒言:“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通过分析西汉基层行政,可进一步了解西汉县令长行政类别,行政权限以及县令长与地方王候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84.
明代贵州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中央政府既有大同思想,对贵州各民族施行怀柔政策,希望天下归心,形成四海一家的气象,又有明显的等级观念和大汉族主义情结,坚持汉族正统地位,“明华夏之别”、“谨夷汉之防”。外来移民到贵州求生存谋发展而又疏高贵州,生活在贵州却又有着强烈的故乡情怀;依托贵州而又有傲慢之态,与贵州少数民族相依相偎而又心存排斥。贵州土司迫于政治形势接受开发,却又竭力维护既得利益;下层广大民众热心学习中原封建文化和生产技术,但是在基本生存权力得不到保障时被迫反抗。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推动着贵州的开发进程,另一方面又使开发出现停滞或破坏。  相似文献   
85.
商前期青铜斝的制模工艺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模是青铜铸造工艺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关键工艺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文献记载的缺乏,考古实物资料的限制,严重影响了学界对陶模制作工艺的认识。近年来,我们通过对大量青铜实物的细致考察,发现大多青铜器上都有明确、整齐的范缝。为研究夏商之际的范铸技术,我们对商前期青铜斝进行了模拟制备,发现分型制模才是其制模工艺的主流,用此种工艺制模更加符合器物上的范铸特征。  相似文献   
86.
索德浩 《江汉考古》2008,(1):96-103
因为三峡大坝建设的契机,峡江地区汉晋时期墓葬大量发现,其研究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在全面搜集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对近年峡江地区汉晋墓葬考古发现和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以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87.
沈刚 《东南文化》2008,(2):39-42
东宫的基本架构是以皇储为核心建立的一套职官制度。作为储君的僚属,他们的人选来源也极一时之选。此外,为太子选择有才干的人作为宾友;给东宫配备相当数量的军队;重视东宫教育;在对东宫实行经济保障也是加强储君地位的重要方面。两晋还存在着皇太弟现象,但两晋发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两晋东宫的设置是为了加强皇储地位,而在两晋皇权不甚强大的政治历史背景下,这种制度与设立的初衷相悖,这也是当时政治环境变化的真实反应。  相似文献   
88.
南宋川陕战区兵力部署的失衡与吴曦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在川陕战区兵力部署中,基于战略防御和节制武将的考虑,形成兴州、金州、兴元府三大屯驻重心。在具体兵力分布上,由于吴氏武将集团的影响,兴州驻军的数量与实力最为强大,呈现出严重的失衡状态。兴州驻军力量过于强大是吴曦据兴州叛变的关键因素。吴曦叛变平定后,南宋对兴州军事力量予以分化,又导致兵力分散和不利于边疆防御的弊端,体现出南宋削弱地方军事力量与加强边疆防御的两难困境。川陕战区兵力部署的演变,蕴涵着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真实内容。  相似文献   
89.
川东道是解读清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典型范本。通过考察,再次证明了道由一种临时性的藩臬二司派出机构,逐渐演变成有固定辖区和治所的府以上省以下的地方行政区划和机构。因应时变、灵活性和敏感性,使得川东道在晚清被附加了很多原本不相关的职能。尽管它本身不是一个完全近代化的职官,但由于府以上省以下的空隙过大,这种中层地方机构,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90.
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东晋南朝的铁甲和皮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6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组成的考古队在南越国宫署遗址的两口水井内清理出东晋南朝时期的铁甲和皮甲各1件,铁甲有53片形状不同的甲片,皮甲应为马甲上的胸甲。这类铠甲的出土在岭南属首次发现,同时也填补了这一时期铠甲资料的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