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1篇
  免费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A total of 119 middle to late second millennium bce pottery samples from six sites in the Kur River Basin (Fars, Iran) were examined to characterize these ceramics and reconstruct thei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the origin of the primary materials. For this, a combined study of handheld XRF and thin‐section petrography was performed. The geochemical signatures of these ceramics were defined and interpreted in their archaeological and geological framework, resulting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different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clay types used for four ceramic wares (Middle Elamite, Qaleh, Shogha and Taimuran)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possible outcrops used for Shogha–Taimuran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992.
This study presents a provenance analysis of the Neolithic obsidian assemblages from the early to mid‐sixth millennium bc settlement at Göytepe, Azerbaijan. The study is unique in that (1) it involves a complete, non‐selected obsidian assemblage (901 artefacts) from one particular area of the site; (2) the material is derived from a well‐stratified sequence of 10 securely radiocarbon‐dated architectural levels; and (3) the use of an extraordinarily wide range of sources (more than 20) was identified by provenance analysis using energy‐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The results reveal a previously unknown diachronic change in obsidian use in the region, suggesting the occurrence of significant socioeconomic changes during the Late Neolithic of the southern Caucasus.  相似文献   
993.
在山东新泰周家庄东周时期的一墓葬中,出土了一把具有吴国兵器特征的青铜剑,在该剑的剑格内,发现了一薄层用于镶嵌固定各种形状绿松石的白色物质。为分析此物质,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该白色物是一种具有饱和脂肪酸酯类结构和羧酸结构的混合物,与多种天然胶粘剂的标准红外光谱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样品的红外谱图与虫胶(漆片)的匹配度最高。同时用附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S)分析了该样品,结果表明样品不含元素氮,因而可排除蛋白质胶和生漆类等含氮的天然胶粘剂。  相似文献   
994.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Th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简称NBER,又译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成立于1920年,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市,是美国影响广泛的私立非盈利性学术研究组织。2003年,该机构破天荒地开设了中国经济研究项目组,至2007年  相似文献   
995.
建国后,我军武器装备与当时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相距甚远。实现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成为摆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面前的重大任务。时任国务院总理、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从国情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际出发,提出了我军实现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的思路:购买先进武器,缩短武器装备转化形成新战斗力的周期;为缩小与西方军事强国的技术差距,仿制苏式武器;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抓我国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周恩来发展武器装备的思想和实践,为人民军队迈上具有我军特色的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6.
鄂尔多斯地区旅游资源配置与旅游发展增长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铁飞 《人文地理》2000,15(5):78-80
从分析鄂尔多斯旅游资源的特点入手,探讨了其区域旅游资源配置问题,提出了变资源导向为市场导向、与旅游产品紧密相边、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互补和时空互补的四项资源配置原则,分析了该区域旅游资源配置的优势,按增长极理论选择成吉思汗陵为本区旅游发展的一个文化景观核和一个增长极。并分析了鄂尔多斯大漠风光及生态建设、建立人地和谐关系的优势与影响,认为恩格贝应是今后该地区旅游发展的另一增长极。最后讨论了旅游发展增长极的培育问题  相似文献   
997.
Since the time of Descartes science has been influenced by the demand for precision and accuracy in research. In the 20th century also humanities began to submit to this demand. The term precision itself has a far‐reaching and historically grown semantics.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attempt to answer precisely and irrefutably to scientific questions, achieved knowledge today is only valid for an increasingly narrow range.  相似文献   
998.
冯健  沈昕 《人文地理》2021,36(5):34-43,91
信息通讯技术(ICT)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城市居民空间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城镇化、城镇体系、城市活动空间、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智慧城市等方面对ICT与城市地理领域的关联性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ICT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协同城镇化发展,通过改变流动性、邻近性改变城镇体系与城市空间结构。同时基于虚拟空间—实体空间,构建信息通讯技术背景下城市空间与居民空间行为作用机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于微观尺度聚焦居民个人空间行为的研究亟待开展,空间正义、社会公平、区域发展均衡等议题亟待关注,融合信息通讯技术的城市空间理论亟待发展。  相似文献   
999.
The emergence of a ‘norm of normalcy’ in 19th century laboratories and hospitals was in no way simply a byproduct of the scientific search for knowledge. It was instead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expectations of social egalitarianism which merged with the moral economy of a new scientific objectivity. The establishment of normal people as a valid measure for a population socially divided and segregated in estates was thus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the processes of social formation which created our modern society.  相似文献   
1000.
皖江经济带城市空间演化态势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空间演化包括两个方面,即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扩展和城市建设用地的数量分配比例及空间结构演变。本文首先提出了皖江经济带城市用地扩展的时序特征、类型特点、景观表现和效益特征,并相应分析了其形成机制。然后就皖江经济带及各城市的城市用地结构变化程度、变动方向和类型、与城市职能的关系等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