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3篇
  免费   5篇
  1128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交通贸易与明代山东土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淑君 《史学月刊》2005,(8):37-41,65
交通与贸易是影响土地开发的两个重要因素。明代山东各地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一些贸易活动,并且也或多或少地促进了当地土地的开发,但总体来看,多数地区仍面临着因交通贸易相对欠发达而造成的土地开发受阻的事实。具体而言,各地又有所差别,地处东部沿海的青州、莱州、登州三府因在交通与贸易方面皆远远落后于地处西部运河沿岸的济南、兖州、东昌三府,因此交通贸易对土地开发的限制较西三府表现得更为突出。有鉴于东三府交通贸易严重阻碍土地开发的现状,任职于当地的一些官员提出了实行海上自由贸易及开通胶莱河等主张。  相似文献   
992.
晚清时期待质人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时期待质人证问题表现为非法羁押手段长期存在,无限期羁押现象极其普遍,待质人证瘐毙数量极大等特点。导致待质人证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中央与地方相关政策严重脱节,政府权力体系设置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相关立法及救济程序缺失等等。清末法制改革前后清政府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却并未能够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93.
近30年来的汉代民间信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信仰是近年来学术界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但关于汉代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这其中既有史料匮乏的原因,更与理论指导的缺位有关。近30年来文史学界在此领域的研究涉及民间信仰的主要对象、西王母信仰、伏羲女娲信仰、巫信仰、神仙信仰、民间佛教信仰和道教信仰等问题。以往的研究固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亦存在不足。今后要加强对汉代民间信仰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研究,尤其要深化对地域性神灵及其文化功能的研究,也要合理借鉴多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使得我们对汉代民间信仰的研究不仅要知其然,更要在深度分析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994.
《三国志·高句丽传》是《后汉书·高句骊传》史料来源之一。《后汉书》帝王本纪、诸生列传中与高句丽相关的记载是对前代史料的"照录",《后汉书·高句骊传》渗透了范晔个人对于高句丽历史的理解,且这种理解明显受到《三国志·高句丽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客民是清代地方诉讼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从《樊山政书》所载案件来看,客民在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他们上控的案件基本都以失败告终,仅在对方当事人的道德被官员否定时才会出现例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清代社会价值观对客民进行否定;官僚制度设计使得地方官员偏袒本地民众;客民的出现使得地方政府难以实现有效治理等。这种历史现象对今日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6.
This article aims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salt production in the upper Three Gorges region, based on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excavation of salt-production sites in Yushan, Pengshui County, Chongqing.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features of salt sources and the types and dates of the salt wells in Yushan, and investigates the local brine transportation and salt-making techniques. The Zhongjingba site is a large salt-making site with well-preserved remains of production and support facilities dating from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Large numbers of evaporation furnaces, brine tanks, and working pits have been excavated and revealed a complete process of producing salt. Analysis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the excavated remnants has allow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o lu yin zao salt-making process (which, in Chinese, means to splash brine onto the evaporation furnace), the first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of this technique; the management, output capacity, and sales area of the ancient salt production in Yushan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在全面研究汉代服饰考古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描述了汉代服饰发展的轨迹,并通过分析影响服饰变化的决定因素,总结出了汉代服饰变化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是根本动因;社会心理的变化是直接动因;不同服饰文化的碰撞是冲击力;名人效应是偶然动因.  相似文献   
998.
早在北魏时期巩县窑已经开始烧制白瓷,这是白瓷烧制的萌芽时期.隋至初唐,巩县窑的白瓷进入成熟期,大量白瓷制品是供大众日常生活用的较粗放产品,其中一些精细的白瓷被作为外贸和宫廷贡品.巩县窑烧制的白瓷,也和其他陶瓷品种一样,有一个由粗到精,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9.
韩江自古以来就是闽西、粤东、赣南的商贸大动脉,韩江航运带动了上下游之间的商贸交流.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航运贸易为客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是在行商途中也面临诸多的风险,如官吏勒索、艇户讹诈、牙商侵渔等.为了谋利保命,客商们赴官申控、建立会馆公所、设立船局来规避风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00.
西峰墓汉群位于郧县五峰乡西峰村,2010年5月至8月襄樊学院襄阳及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所在此发掘了24座墓葬。所有墓葬均为带墓道的岩坑洞室墓,平面形状有长方形、凸形、刀形三种,少量墓室以条砖砌筑、铺地。17座墓葬出土陶、硬陶、铜、铁、铅锡、石、蚌、水晶料、金银、蜜蜡等随葬器物228件(枚),时代在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之间。随葬器物组合和形制既有汉文化大一统的特点,又有着自身的地方特色。该墓地是上庄汉代遗址外围墓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