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Despite the recent focus on the spatial politics of calculation, few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house numbering, a spatial practice that has arguably been one of the principal strategies for rationalizing the geographic spaces of everyday life over the course of the last two centuries.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beginnings of a critical spatial history of street and house numbering in the gridded cit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eighteenth century. City directory publishers were among the leading proponents of numbering houses at a time when many local governments had yet to firmly commit to systematic house numbering as an essent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local state. I therefore examin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ublishing of city directo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house numbering systems, both of which were integral to the production of spatial legibility and the individualization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The notion of viewing the city as a ‘text’ is historicized through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modernist comparison of urban space to a recordkeeping book. The paper concludes by tracing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house numbering as a practice of spatial governmentality.  相似文献   
92.
本文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记载的细致考证,认为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番禺县曾被省并,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为了加强珠江三角洲的沙田开发与管理,复置番禺县,具体治所是在今广州市番禺区西南的紫坭,至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出于广州军事防卫的考虑,又将番禺县治北迁至广州旧城东的赤泥巷,即今广州仓边路一带。再者,南宋新置香山县和明代新置顺德县,皆可视作是政府进一步努力协调珠江三角洲区域沙田开发与广州城防之间关系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3.
有价值的乌托邦--对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一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世纪末英国社会改革家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 ,不仅是城市规划的理论 ,还是关于社会改革的学说。它针对 19世纪工业化、城市化给城市带来的弊病而提出 ,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以及多种社会改革学说的渊源。田园城市理论虽具有很强的乌托邦色彩 ,但至今仍对城市和社会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4.
成晓星 《攀登》2007,26(5):71-72
目前我国社区服务业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只有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业的水平。  相似文献   
95.
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超景深光学显微观测等多种方法对广西越州故城遗址出土的印度-太平洋玻璃珠饰进行科技分析,获取了玻璃珠的化学成分、物相结构、内部物理结构、表面显微形貌等综合物理化学信息,确定了玻璃珠的玻璃体系、制作工艺(着色工艺、成形工艺)和产地来源,探讨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的国内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太平洋玻璃珠可能的输入路线。广西越州故城遗址发现的印度-太平洋玻璃珠为中外文明交流提供了新实物证据,对深入研究我国南北朝时期中外文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6.
桂林旅游景区书法景观符号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书法景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文化景观和文化符号,广泛应用于旅游景区而成为旅游景观的一种重要类型.本文以桂林旅游景区的书法景观为案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书法景观作为旅游景区的重要人文景观,旅游者总体上对其具有较高的认知和鉴赏兴趣;书法景观对旅游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符号效应,具体表现在书法鉴赏、文化象征、审美引导3个方面,对应于外在行为、文化环境知觉、景观审美活动3个层次的行为效应.书法景观的符号效应在书法鉴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文化象征和审美引导方面无显著差异.书法景观符号效应研究对于揭示人们的地方感和环境行为与书法景观之间的关系、旅游景区书法景观的设计和景区文化氛围的营造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基于SD法的公园景观综合感知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福州市主要的几个城市公园为研究样本,运用SD法,将声、味环境因素纳入公园景观的感知研究中,就声、味环境因素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影响规律;并结合因子分析法,进行主要影响因子提取,为人性化的公园景观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声、味环境对评价者公园景观的视觉感知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且负面因素产生的影响比正面因素更为显著;声、味环境因素对于不同的公园景观视觉效果评价要素和因子的影响有所不同,心理要素和整体要素受影响程度最为显著,其次为环境要素;声、味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公园景观视觉效果由形式因子、协调因子、空间因子、生态因子、污染因子、特色因子、认同因子和安全因子等8个评价轴构成。  相似文献   
98.
当前,研究贫困地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择取10个引起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差异的因素——旅游地生命周期、居民的旅游经济依赖程度、社区归属感、主客接触程度、使用旅游设施频率、在旅游地居住时间、居住地距核心景区的远近、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通过对桂林市5个贫困村落的实地调查,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分别考察这些因素对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9.
故宫古建筑结构可靠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故宫古建筑,采用归类汇总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故宫古建筑木结构的典型残损问题。基于大量现场勘查及理论分析结果,对故宫古建筑存在的典型可靠性问题进行了分类汇总,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可行性加固建议。通过典型算例,对古建筑木结构加固方法进行了深入论证。结果表明:故宫古建筑木结构的柱子、斗栱、榫卯节点、梁架、屋顶、墙体等各部位都容易产生开裂、糟朽、变形、拔榫等可靠性问题并影响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能,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与木结构的构造特征、木材材料性质及施工保养等因素有关;针对不同的可靠性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加固方法,可提高古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00.
Through investigation into the lives of single migrant women who work as department store salesgirls in Surabaya and Ho Chi Minh City,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while commonalities exist with regard to their controlled use of beauty in the workplace, their lack of time and disposable income, and the temporary nature of their right to live in their respective cities as migrant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ese differences run contrary to conventional stereotypes of the “outspoken” Javanese woman and the “servile” Vietnamese woman, which in turn are based on stereotypes of the bilateral Southeast Asian kinship tradition and the patrilineal East Asian kinship tradition respectivel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forces for and against conservative gender relations in both societie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it is the Vietnamese working-class woman who exercises more power over how she lives in the 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